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中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MS60例,检查增强MRI及平扫,并常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4-8w复查1次增强MRI及平扫,观察病灶的形态变化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60例MRI增强病灶中,约69.15%在治疗后的4w内消失,93.3%):8w内消失,其余增强病灶明显弱化,病灶强化程度的变化与临床呈正相关。而病灶未强化者治疗前后相差不大。结论Ms增强MR灶阳性者绝大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而增强MR灶阴性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的正确性,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总结14例误诊为脑梗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结果轻微或无头部外伤史,记忆力下降及缺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警惕性是误诊的原因。结论详细的头伤病史询问,必要的CT、MRI检查是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白院生 《吉林医学》2012,33(28):6107-6108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卡马西平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服普瑞巴林的患者疼痛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YL-1型血肿粉碎针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出血量、不同时间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愈后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析192例不同出血量的脑出血患者,于不同时间进行微创治疗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血量25~50mL者愈后明显优于>50~80 mL者,>80 mL的脑出血患者愈后差,发病后6 h内手术者,再出血几率高、风险大。结论脑出血出血量<80 mL,在发病后6~24 h进行微创治疗,手术风险小,再出血几率低,患者愈后好。  相似文献   
5.
高三尖杉酯碱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三尖杉酯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有突出疗效,利用它生产的注射液临床上应用已取得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低,它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有疗效,还可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的治疗方法及年龄、性别分布特点。结果经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满意,特别是对于伴有其它疾病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更适宜。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以老年、男性较易发生,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准确定位,反复冲洗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疾病,约占脑血管意外的15%。该病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995-2004年,本院采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方法治疗SAH患者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2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的治疗方法及成功经验。结果:经微创穿刺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满意。结论:微创穿刺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特别适合于伴有各种其它疾病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术中反复冲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出血量、不同时间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愈后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析192例不同出血量的脑出血患者,于不同时间进行微创治疗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血量25-50mL者愈后明显优于〉50-80 mL者,〉80 mL的脑出血患者愈后差,发病后6 h内手术者,再出血几率高、风险大。结论脑出血出血量〈80 mL,在发病后6-24 h进行微创治疗,手术风险小,再出血几率低,患者愈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症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92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改善脑循环及脑保护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改善脑循环及脑保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丁苯酞软胶囊,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MMSE和ADL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内MMSE、ADL分值均发生明显变化,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分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