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亟待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医疗方案。基于象数思维、整体观等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及研究价值。其中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傣族医药(以下简称“傣医药”)均可归属于以自然观与生命观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各自发展出“三因”“三根”“四塔五蕴”理论,形成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特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产生了以三味檀香散、八味沉香散、肉蔻五味丸、雅叫哈顿散为代表的经典方剂,并具有以广枣、红景天、血竭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资源。笔者拟以藏医药、蒙医药为主,归纳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开展该类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民族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HPLC CAD联用于三七药材皂苷类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优选三七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Re,Rb_1,Rg_2,Rh_1和Rd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HPLC-CAD检测,对药材提取过程中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以及浸泡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对不同的浓度的甲醇、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溶剂用量进行L_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结果:三七药材的最优化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后过80目筛,室温浸泡0.5 h后,甲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 h,溶剂用量为每克20 mL.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操作简便、三七总皂苷提取率高,为三七皂苷提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沙棘植物资源在我国西北地区较为丰富,本文对甘青宁三省区的沙棘资源进行整理,并根据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为沙棘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莿柊Scolop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结合其他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正三十一烷(Ⅱ)、正三十一碳醇(Ⅲ)、阿魏酸二十八酯(Ⅳ)、香草酸(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二十八烷醇(Ⅶ)、β-谷甾醇(Ⅷ)、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Ⅱ~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大风子科植物爪哇脚骨脆的树干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三萜类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及与文献对照方法,分别鉴定为木栓酮-2,3-内酯(1),木栓烷(2),表木栓醇(3),木栓酮(4),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5),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7),2α,3α,23-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8),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9),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糖酯(10),及3β,19α-双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3-O-α-L-阿拉伯糖苷(11).其中化合物1为大风子科植物中稀有的裂环木栓烷三萜,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张新慧  郎多勇  白长财  周丽  高晓娟  董琳  李明 《中草药》2014,45(14):2075-2079
目的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硅对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方法 盐胁迫设置轻度(50 mmol/L)、中度(100 mmol/L)和重度(150 mmol/L)3个梯度,硅源采用K2SiO3,硅处理浓度设置0、1、2、4、6、8 mmol/L共6个梯度,共计18个处理,同时设置蒸馏水为对照(CK)。结果 轻度和中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硅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幼苗胚根长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硅对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重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种子发芽出苗(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胚根长度和质量、胚芽长度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且对甘草的盐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缓解作用强度因盐胁迫程度和硅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生植物牛心朴子提取物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镇痛活性,为其传统应用的提供药效学证据。方法:采用胶原诱导的大鼠CIA模型,对其抗炎镇痛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慢性疼痛CIA大鼠与Model组比较,牛心朴子给药组的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三个剂量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升高。结论:牛心朴子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炎性疼痛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回顾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现状,提出当前民族药研究的重点应是抓住其形成过程的理论经验特质与药物采、制、用等特色,形成有利于彰显民族医药特色的研究策略与方法,即药效物质基本清楚、作用机制基本清楚和民族医药理论与经验特征基本清楚;并阐述了强调民族医药理论经验特征的民族药新药创制技术体系中的3个基本方法,即"求同解异,探求不同医学体系互鉴"、"以药为线,寻找不同医药体系互融"和"品种亲缘,发掘不同医药体系多样药源"。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系统查阅文献数据库Pubmed、Scifinder scholor、谷歌学术、Sciencedirect、Wiley、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等,对传统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类风湿关节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健康管理以及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松萝酸及类似物为地衣类植物的特征成分之一,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酸类分子,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癌、抗炎镇痛、麻醉等药理活性,在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也能引起皮炎甚至肝功能损坏。学者们通过化学分离类似物、有机合成衍生物或结构修饰等多种努力以寻找毒副作用更小或活性更好的类似物。该文对松萝酸及类似物的资源分布、分离鉴定、结构特征、合成修饰、药理活性及相关毒性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以期为松萝酸及类似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