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血吸虫肝病的CT表现(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曾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在长江流域及南方部分地区流行,近来又有回升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狠抓血防工作的大环境下,作为医务工作者重温有关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的内容是相当有必要的。1材料与方法108例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岁。临床表现: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腹水、脾大。108例患者均生活在疫区,且大便虫卵检查证实,病程最短者18年,最长41年。采用Som atom Emotion Duo,重建层厚6~10 mm,扫描时间0.8~1.6 s,60~130 mAs,常规腹部准备,并于检查前15~30m in口服泛影葡胺500~600 m。l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6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泡球蚴的作用。方法泡球蚴体外培养5周后,收集囊泡,随机分为17组,每组约120~140个囊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进行培养,①单独用药组:阿苯达唑组(1μg/ml、10μg/ml)、伊曲康唑组(0.7 mg/ml)、伊维菌素组(1.75 mg/ml)、米替福新组(0.5μg/ml、2.5μg/ml和7.5μg/ml)、硝唑尼特组(0.1μg/ml、1μg/ml和10μg/ml)、利福平组(10μg/ml);②联合用药组:硝唑尼特联合阿苯达唑10μg/ml+10μg/ml组、10μg/ml+1μg/ml组、1μg/ml+10μg/ml组和1μg/ml+1μg/ml组;③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2μl/ml)和空白对照组。培养6周,观察囊泡塌陷情况,对囊泡进行计数,并绘制囊泡曲线。6周后停药,联合用药组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泡球蚴囊泡生长情况。将各药物组体外培养的泡球蚴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饲养8周后处死并剖检观察小鼠腹腔内有无泡球蚴生长并称重,测试泡球蚴活力。结果伊维菌素、米替福新和利福平对泡球蚴无抑制或杀灭作用。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与阿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H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对2011年2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HAE患者的肝脏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智能分析,术前评估可切除性,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完成术前个体化虚拟手术,并与术中实际情况作比较.结果 13例患者CT检查数据三维重建结果满意,肝内病灶及相关管道关系显示清晰.l例患者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10例行肝切除术,2例行PTCD,与虚拟手术设计方案一致.术前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对11例拟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虚拟手术设计,测得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920 ml(339~2678ml);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5%(23%~68%).患者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834 ml(315 ~2250 ml);术中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2% (22% ~70%),与术前三维重建结果基本一致.术后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有助于确定HAE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行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腹腔镜外科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primary suture ,PS)21例,“T”管引流组(T-tube drainage,TD)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管狭窄、消化不良、腹腔感染、胆管炎、残余结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PS 组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2例术后消化不良,TD 组术后出现3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3例术后消化不良,两组均无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者。PS 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少于 TD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支持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效果更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胆囊结石的患病率逐渐上升[1],其手术的危险性较无肝硬化者显著,目前对此类患者实施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同时是否同期处理并存的胆囊结石,尚不明确.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7月收治38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时合并胆囊结石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60.0%(24/40),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H.pyl谢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郑虎林  霍龙伟  白磊  李军  高建忠 《河北医学》2012,18(9):1256-1257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上运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7例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预后资料.结果:35例患者术后第2天疼痛感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一周疼痛感消失.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先进的显微设备和手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许丽  白磊 《贵州医药》2022,46(3):457-459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与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用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T2~T5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早期应用氨甲环酸预防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病灶增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2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颅内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予以氨甲环酸注射并8 h维持,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治疗; 通过入院时和治疗后24 h的头颅平扫CT比较2组患者颅内血肿的改变,并评估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天数和平均ICU住院天数较短,分别为[(13.4±6.2)d vs(21.8±7.6)d,P<0.001]和[(6.9±2.3)d vs(10.2±3.5)d,P=0.025]; 治疗后实验组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1.5% vs 34.6%,P=0.048); 实验组原发血肿体积减少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3.1% vs 34.6%,P=0.005); 氨甲环酸治疗是减少患者血肿体积(RR=0.45,95% CI=0.34~0.49,P=0.005)和降低手术治疗率的保护性因素(RR=0.65,95% CI=0.44~0.92,P=0.035); 实验组患者在观察期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小血肿体积并预防再次出血可能,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性纳入195例经头颅CT确诊创伤后颅内出血患者,并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将患者分为出现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组(67例)和无脑血管痉挛的对照组(1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格拉斯哥昏迷评估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阈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其独立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昏迷时间高于对照组[(3.1±1.1)h vs(2.6±0.9)h]、而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对照组[(7.9±2.3)分 vs(11.8±3.3分)](P均<0.05)。观察组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1.2% vs 40.6%),并且Fisher分级II级和III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3.7%,28.4%)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10.2%),迟发性脑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3% vs 13.3%)(P均<0.05)。ROC曲线证实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9分是脑血管痉挛的诊断阈值,特异度87.2%,灵敏度73.4%。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评分<9分(OR=2.344,95% CI=1.892~4.323,P<0.001)和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34,95% CI=1.104~1.574,P=0.020)是影响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创伤后颅内出血患者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能够有效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