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翻白草及易混品委陵菜进行分子鉴定,保障药材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提取翻白草及委陵菜的基因组DNA,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SeqMan软件校对、拼接;在线双序列比对翻白草对照药材(FR)及委陵菜对照药材(WR)的ITS2序列,并预测其二级结构;从GenBank下载部分相关序列,运用MEGA X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序列变异位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所有样品均成功扩增出ITS2序列,翻白草和委陵菜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10 bp。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R与WR的ITS2序列相似性为92.9%,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翻白草ITS2序列平均鸟嘌呤(G)+胞嘧啶(C)占比为63.0%,存在2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9 6;委陵菜ITS2序列平均G+C占比为64.4%,存在5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9 3;种间遗传距离为0.054 8~0.075 8。NJ树结果显示,翻白草、委陵菜聚为不同分支,可明显区分。结论 利用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翻白草与委陵菜,为保障其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研究,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分别采用培养基倾注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微生物计数方面,培养基倾注法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各实验菌株回收比值均在0.5~2.0的范围内。控制菌检查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采用分膜过滤联合培养基稀释法,铜绿假单胞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组菌株均生长良好。结论: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样品抑菌活性,适用于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3.
申应德  张新  李杰  姜庆  陈兴菊  李茜 《齐鲁药事》2013,(10):566-568
目的对一批氨肽素片中的疑似控制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经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纯菌落SC-01,经基本定向生化试验分析后,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对该菌快速鉴定。结果菌SC-01革兰氏染色为G-,3%KOH试验"+",接触酶试验"+",O/F试验为发酵型,菌种鉴定结果为非脱羧莱克勒菌,相似性概率为99%。结论可以应用VITEK 2 Compact对细菌SC-01进行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查34批金银花饮片的微生物限度,对其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测定金银花饮片的需氧菌总数(TAMC)、耐热菌总数(HR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胆盐G-菌数并检查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采用VITEK2Compact30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查中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对优势菌属的16SrRNA基因中的V1~V3区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同源聚类分析。结果:34批金银花饮片lgTAMC平均值为3.7,lgHRMC平均值为1.6,lgTYMC平均值为1.8。在控制菌方面,耐胆盐G-菌的可能菌数(N> 10)检出率为41.2%(14/34),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均未检出,1批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细菌51株,其中Pantoea. spp和E. cloacae complex二者约占分离菌数的66.7%(34/51)。聚类分析表明,分离出的Pantoea. spp可分为4组,E. cloacae complex可分为3组。结论:34批金银花饮片微生物限度符合药典规定,Pantoea. spp和E. cloacae com...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动态比浊法测定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与药典标准相比较,且以此评价不同厂家的内毒素控制水平。方法: 参考凝胶法的干扰试验结果,采用动态浊度法对4个厂家、8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结果: 当样品稀释16倍时,干扰消除,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80%~130%之间,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0314EU?ml-1。结论: 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远低于《中国药典》0.5EU?ml-1标准,提示现有标准有待提高,各厂家目前细菌内毒素的控制工艺较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