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并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L - OHP)﹢多西紫杉醇(DXL)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91例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 L - OHP ﹢ DXL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每日50 mL,连用14 d,周期同对照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结束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化疗后3年生存概率。结果化疗结束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72.34%和52.27%(χ2=3.911,P =0.048﹤0.05),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为(81.4±5.4)分和(78.7±5.7)分( t =2.316,P =0.023﹤0.05)。两组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结束后3年累积生存概率为(0.232±0.011)和(0.088±0.008),两组比较,χ2=209.575,P =0.000﹤0.01。结论 L - OHP ﹢ DXL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近期化疗有效率与远期生存概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男76例,女59例),测定其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心梗 (MI)后心血管死亡率上升的机制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冠脉再栓塞。体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或交感神经兴奋可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律失常的频率。β -受体阻滞剂能通过削弱交感神经活性所致的负面影响 ,阻滞MI后心脏结构重塑的病理过程 ,但 β-受体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高剂量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治疗组)或四环素加链霉素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93.3%和9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以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用阿魏酸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入选2007-07-2009-12在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住院10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和阿魏酸钠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气(PaO2、PaCO2)、血液粘稠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等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亚型,其发病机制与普通双期高血压不同,虽然两者均为心身疾病,但前者似乎与情绪障碍关系更为密切.为了提高ISH的控制率,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比较了ISH与双期高血压情绪障碍的差异,以期为ISH的治疗探索出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无论是在健康个体或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通过超敏分析测量出来的C反应蛋白(hs—CRP)都可以作为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有明显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的活化,同时其血清中hs—CRP水平高于正常值,即高血压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我们探讨了hs—CRP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双期高血压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静  濮蓉晖  田锦玲 《农垦医学》2004,26(5):334-335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律失常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QT间期离散度(QTd)已被视为预测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之一。QTd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程度。JT间期离散度(JTd)消除了心室肌除极时限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心室肌复极情况。本文对AMI后患者QTd、JTd变化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