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为探讨乳腺癌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以pGenesil 3为载体,建立针对SGK1的短发卡RNAC(shRNA)干扰质粒pGen-3-siSGK1和阴性对照质粒pGen-3-control,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经筛选得到稳定SGK1基因沉默的乳腺癌细胞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免疫荧光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h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细胞中SGK1的表达;采用体外浸润实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生长能力。结果成功构建针对SGK1基因的shRNA干扰质粒,建立稳定的SGK1基因沉默乳腺癌细胞模型;模型细胞中SGK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0%(P<0.01);β-catenin与SGK1表达条带亮度均明显下降;PGen-3-siSGK1组SGK1 mRNA相对含量(RQ)为0.35,低于其他2组(分别为0.96、1.00),与pGen-3-control组相比下降了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显微镜视野下,pGen-3-siSGK1组的穿膜细胞数为22个/HPF,其他2组分别为66、62个/HPF;pGen-3-siSGK1组的细胞迁移率为17.01%,其他2组分别为72.22%、68.47%;凝血酶不同浓度下pGen-3-siSGK1组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生长速度缓慢,其中0.1、1.0 U/mL浓度下,细胞含量(吸光度)分别为0.10、0.05,远低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GK1基因沉默可抑制SGK1基因表达,可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株的浸润能力、迁移能力下降,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并促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胃癌BGC-823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姜黄素处理组四组,姜黄素浓度分别为0mg/L5,mg/L1,0mg/L,20mg/L。姜黄素处理24h后,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PCR检测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増殖,呈现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姜黄素能有效诱导细胞的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20mg/L姜黄素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为48.3%;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姜黄素处理使人胃癌BGC-823细胞中Bax表达水平上调,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细胞中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受姜黄素诱导而增高。结论:姜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激活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而活化Caspase-3的信号通路有关。该研究为深入探讨姜黄素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德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学生科研道德培养在教育部推行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道德教育不足,同时探讨了解决方法,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 《中国医药》2012,7(5):529-53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2年1月)文献中关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减少脑卒中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05~0.98,P=0.05)。但三联抗栓塞治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OR=2.24,95%CI:1.07~4.70,P=0.03)。另外,两种治疗的远期死亡(OR=0.84,95%CI:0.27~2.61,P=0.76)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三联抗栓塞治疗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OR=0.77,95%CI:0.37~1.61,P=0.49)低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三联抗栓塞治疗相比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但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两种治疗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