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后循环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术82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内栓塞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出院时,血管内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要优于开颅手术组(P <0.05);血管内栓 塞组脑水肿、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0%、1.79%、5.36%,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相对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性更高,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但两组随访病死率与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患者排尿日志指标和膀胱容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39)、65.8%(2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治疗组排尿次数[(10.15±2.21)次/24 h比(18.63±3.42)次/24 h,t=12.956]、尿失禁次数[(2.18±1.04)次/24 h比(6.19±2.16)次/24 h,t=10.421]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单次尿量[(293.38±16.32)ml比(180.82±15.43)ml,t=31.083]、膀胱初感容量[(276.73±20.95)ml比(186.43±21.14)ml,t=18.825]、膀胱最大容量[(492.81±23.72)ml比(293.81±24.46)ml,t=36.244])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13.25±5.83)ml比(34.63±6.25)ml,t=15.527]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牵正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UI)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脑卒中后U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牵正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2组均治疗2周。采用膀胱扫描仪测定膀胱初始感觉量、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记录患者总排尿次数、总尿失禁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和夜尿次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对照组为63.6%(2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5,P=0.018)。治疗后,治疗组总排尿次数[(17.05±6.21)次/48 h比(28.63±9.62)次/48 h,t=5.872]、总尿失禁次数[(2.08±1.24)次/48 h比(7.19±2.46)次/48 h,t=10.784]、夜尿次数[(1.38±0.34)次/晚比(2.45±1.56)次/晚,t=3.906]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单次排尿量[(282.38±14.32)ml 比(185.82±15.43)ml,t=26.561]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膀胱初始感觉量[(246.76±21.95)ml 比(176.43±20.64)ml,t=13.502]、膀胱最大容量[(495.80±26.72)ml比(295.81±28.46)ml,t=29.663]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12.25±6.83)ml比(33.63±7.25)ml,t=12.428]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正散穴位定向透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UI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miR-181c联合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对脑出血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后疗效及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68例脑出血接受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分为无效组52例和有效组516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miR-181c、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S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分析其与血清miR-181c、SF以及GFA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水平对术后认知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miR-181c、SF、GFAP水平呈降低趋势,其中有效组各指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1)。术后1个月,185例(32.57%)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平均MMSE评分为(21.35±2.10)分,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miR-181c、SF、GFAP表达水平均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r=-0.641,-0.498,-0.5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未给予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 果 观察组功能独立、中度残疾、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0.00%、41.67%、7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死亡、再出血率分别为23.33%、5.00%、3.33%,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持续颅内压监护 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显著,患者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24h给予患侧肢体穴位电刺激,每日2次,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继发性障碍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行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吞咽肌电刺激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于术后48 h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头针同步吞咽肌电刺激,每次30 min,每日2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2例患者退出(1例皮肤过敏,1例病情加重),对照组3例患者退出(2例病情加重,1例依从性差),余85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3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两组患者SSA量表评分和FOI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SWAL-QOL量表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3周后,两组SWAL-QO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头针同步吞咽肌电刺激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