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 ( ACST)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32例 ACST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 1 1 1例 ,死亡 1 5例 ,病死率1 3.5 % ;非手术治疗 2 2例 ,死亡 7例 ,病死率 31 .8%。结论 :ACST患者应在出现五联征前及时手术 ;对于已出现休克患者 ,应先给予积极的抗休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一但休克好转 ,应尽早手术 ;贻误手术时机、术式选择不当、主要脏器功能不全、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手段,部分病人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乳糜胸是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达20%~35%.但只要正确地认识乳糜胸的发生原因及其病理生理变化,通过积极地精心护理与治疗,是可以提高其治愈率的;如术中注重预防,亦可以降低其发生率.现结合本院3例患者的护理及治疗,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前,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规方法[1].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因其在直视下操作,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而备受重视.我院1997年1月-2006年6月对196例胆囊疾病患者采用MC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28例共行手术68次,最后一次手术的方法是:胆管端端吻合术3例;胆管修复成形术3例;胆肠吻合术20例;胆管扩张术1例;搭桥术1例。结果:优19例,良5例,差2例,死亡2例。结论损伤性胆管狭窄必须早期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狭窄的部位、类型及近端胆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阿托品试验阴性,如期手术,痊愈出院;1例试验阳性,转科继续治疗;1例心搏、呼吸骤停者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经营养心肌、促进脑功能恢复等综合治疗87d后出院。结论 对需行阿托品试验的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阿托品剂量,阿托品试验前应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恢复小肠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具有重要作用。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鼻置入小钢珠指套空肠营养管7例,效果良好,方法简便。报告如下。男4例,女3例。年龄17~70岁。食管癌晚期食管、气  相似文献   
7.
王高卓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737-738
我国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69例胃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分为试验组50人,采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法教学,对照组50人,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教学.通过实训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职外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我科自1995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食管胃深套叠吻合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重建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保留幽门的胃癌根治术(STG)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TG)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164例胃癌(TG:86、STG:78)患者资料,分析比较术后饮食减少量、体重丢失量、血浆蛋白变化、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长期生存率、生存质量。结果 STG组手术创伤小,输血少,营养状况佳,生存质量高,不影响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在无禁忌时尽可能保留幽门,如有幽门部直接浸润时仍应切除全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