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控制良好与不良的癫痫大发作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的变化及差异。方法用WF92型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检测药物控制良好、药物控制不良的癫痫大发作患者及正常人的脑电超慢涨落图(ET),通过分析其谱线变化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n=20)比较,药物控制不良组(n=20)神经递质谱系S1显著降低,S2显著增高,S5有增高趋势。而药物控制良好组S1略降低,S2略增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S3、S4、S7和S11三组均无明显差异。提示癫痫大发作患者脑内存在以S1γ-氨基丁酸(GABA)和S2谷氨酸(G lu)为主的多种神经递质谱系活动的异常,并与癫痫活动性相关。S3乙酰胆碱受体(Ach-R)、S4 5-羟色氨(5-HT)、S7去甲肾上腺素(NE)和S11多巴胺(DA)活动无明显变化。结论癫痫控制良好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基本正常,而控制不良者存在以GABA和G lu为主的多种递质活动异常。因此ET可能成为判断癫痫活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模型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市氯化锂一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7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氯化锂3mEq/kg腹腔注射(IP),19h后给予低剂量匹罗卡品10mg/kg,每隔30min 1次,重复2-4次.观察大鼠行为、脑电、模型成功率、死亡率、自发性癫痫发作及其潜伏期和发作的严重程度.结果: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在匹罗卡品1~4剂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痫性发作距离注射时间平均为16min,成功率73%,匹罗卡品用量平均25.9mg/kg,持续90min被终止者死亡率低于10%.自发性癫痫发作平均每天2.4~5.7次,潜伏期平均40天.发作程度均达到Ⅲ级以上的痫性发作,绝大多数为Ⅳ/Ⅴ级,脑电类似人类颞叶癫痫.对照组大鼠均为0级发作.结论: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具有制作方便、致痫成功率高和动物死亡率低特点,同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和颞叶癫痫有相似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柯尔莫哥罗夫熵(KE)在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脑电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运用KE预报痫性发作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对照组和致痫组,致痫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作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利用头皮电极连续记录大鼠脑电信号,运用KE对痫性发作大鼠全过程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并与正常组及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痫性发作过程中,KE在发作前期开始下降,而在痫性发作期显著下降,与发作间期比较,发作前期与发作期的KE明显降低。致痫组痫性发作期和发作前期的KE值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E的变化提示痫性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过程,并为痫性发作的预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后3h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h达高峰,持续至约24h后开始回落,48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βA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检测血脂,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显著减轻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支持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阿托伐他汀钙可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例1,男,15岁。13岁时出现发作性右侧手足舞蹈徐动样不自主运动,开始时几天到10几天发作1次,入院前半年发作明显增加,每日少则几次,多则十余次。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钟,很少超过1min。发作时无言语及意识障碍,间歇期正常。每次发作均在起立回答问题时,或在快速起跑时突然发生。曾有心肌炎病史,其它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阳性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异常。视频脑电监测无痫样波发放及异常节律活动,起立运动可诱发出临床发作,但脑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王顺先  赵红宁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75-2176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有效防治,是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疗效确切的调脂药物,但其能否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不多。本研究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入院特征与住院时间(LOS)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主要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入院特征和LOS。结果脑梗死患者平均LOS为18.5d(LOS为16d)。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医保种类、脑梗死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高脂血症]以及入院时白细胞升高是LOS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COPD和高脂血症)、入院时白细胞升高及医保种类是预测LOS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川芎茶调颗粒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和方法 1.1 川病例选择:276例血管性头痛病人均选自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头痛的诊断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标准.本研究血管性头痛指偏头痛和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凡有肝、肾、肺、心脏、内分泌疾病或合并颅内占位、感染、脱髓鞘疾病、孕妇不包括在本研究组内.27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中,女性:166例,男性:11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6.4岁.病程0.4~18年,平均3.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