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介绍龙江医派著名医家华廷芳对寒地神经性呕吐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经验。华老重视三因制宜思想,认为寒地神经性呕吐以实证居多,其基本病机为实邪伤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辨证施治从“寒燥伤胃”“痰热中阻”“少阳邪郁”“久病生变”4方面进行论述,并附典型医案1则。  相似文献   
2.
橘皮竹茹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有着益气补中、和胃降逆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兼有寒、热,或寒热不著的呃逆、呕吐等胃气上逆所致之病证,被历代医家推崇沿用至今。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妊娠恶阻、顽固性呃逆及化疗后呕吐等疾病。文章通过方药考证与文献收集,整理了从东汉至清末民初古籍共96部,从橘皮竹茹汤处方来源、方剂组成、方证衍变、功能主治和煎服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冀为该方的后期开发研究提供方法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闭经源流考     
“月事不来”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秦汉以降,又衍生出诸多称谓。至明代,其命名趋于统一,谓“经闭”。唐宋金元时期,历代医籍对闭经之认识日益完善。明清时期,形成了完备的闭经辨治理论体系。闭经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脾失运化、肾水不足、肝伤失藏、痰湿壅滞、寒凝血瘀;治法以祛痰除湿、活血化瘀、调补脾胃、补肾益精、疏肝调气、养血调经、针灸及纳药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4.
春温源流考     
春温作为温病的一种,好发于春冬季节,初起即见里热证候,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变化多样的特点,历代医家大多将其归属为伏气温病范畴。随着温病学的逐步发展,人们对春温的认识亦愈加深入广泛,特别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大背景下,对温病学派理论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历代相关书籍文献,按历史脉络梳理春温病名,并讨论历代医家关于春温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的认识,以期对现代春温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王维昌从医50余年,对妇科疾病辨证精准,用药独特,临床效果显著。王老治疗妇科疾病尤为注重脏腑辨证和整体论治这一思想,他认为肝、脾、肾三脏的协调关系在妇科整体治疗中处于核心地位,并独树一帜创立了天癸汤、补肝汤、七七汤、止带汤等以脏腑整体辨治为核心的代表方剂,用治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乳房疾病等,常常屡试不爽,如鼓应桴。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常熬夜、饮食不规律,造成内分泌紊乱,引发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使得患有妇科疾病人群越来越多。而中医在治疗妇科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中医临床诊治思维特色迫在眉睫。现将王老辨治妇科疾病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了王老对此类疾病病因病机的看法,以及如何巧妙运用自拟方剂加减变化从肝、脾、肾三脏辨治该类疾病,并附有验案,以期为中医临证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证民国时期防治猩红热的中医药科普作品《温疹述要》的作者身份、生平及版本信息、学术影响力,分析其学术特色及形成因素。[方法] 以文献考据法及文献研究法交叉分析考证与《温疹述要》作者相关的文献档案,梳理家族关系及生平履历;以文献考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温疹述要》序言、后记及其他相关文献中的人物信息、医事记录,推测其版本信息及影响范围;以内容分析法及思辨法勾联作者生平履历与《温疹述要》内容,分析《温疹述要》学术特色的形成因素。[结果] 《温疹述要》作者袁励桢,字植丞,为江苏常州武进阳湖左氏、袁氏与四川成都华阳曾氏的后代,清末著名女医曾懿长子;历任清代江西、湖北官员及民国中国银行奉天分行、东三省分行经理;1926年著成《温疹述要》,并由患者在民间传播,为猩红热防治作出了贡献;袁励桢的生平经历投射于其辨治思维和医德医风中,表现出灵活务实、细致周全、体恤仁爱的特点。[结论] 《温疹述要》学术特色与其作者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仅对现代传染病防护及健康科普工作有一定启示指导作用,也为探索医家成长模式,挖掘龙江医派建国前的医事资料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