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药治疗痤疮有较好的疗效,而温法已逐渐成为痤疮的常用治法之一。温法主要适合于阳虚、阳郁型痤疮,其中属表邪郁滞者可治以辛温发散,属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者可治以温化痰瘀,属下焦阳虚、虚火上浮者可治以引火归原,属脾虚清阳不升、郁而化火者可治以升阳散火。此外,在使用大队寒凉药治疗阳证实证痤疮时也可少佐辛温之品以助温通,并防止凉遏。温法治疗痤疮的理念丰富了痤疮的中医辨治理论,临证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盛隆 《河南中医》2013,(12):2062-2063
在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基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却令人堪忧。中医药服务项目少、中医人才缺乏、中医临床技能不规范、中医医疗政策辐射范围小以及独特的基层大众心理严重阻碍着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针对现状,寻求一条改革发展之路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倪冬敏  魏葆琳  王盛隆 《光明中医》2016,(23):3531-3534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虽不会致命,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同时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预防感冒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卓有成效。中医药预防反复感冒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以益气固表为基本治则的内治法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外治法,包括内服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灸法、佩戴香袋、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本文将从成人和小儿内、外治法两个方面对现有可以预防感冒的中医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经历代医家发展,中医治疗COPD具有独特优势,而古今医家因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导致其治疗思路各有独到见解.文章从古代医家诊治思路及现代医家诊治思路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古代医家诊治思路主要收集历代医家对肺胀的认识,而现代医家诊治思路主要包括从脏论治、从络论治、从风论治、从三焦论治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僵蚕药用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古今应用证实其对哮病的治疗疗效确切。药性理论作为药效分析的基本思维模式,为临床辨证遣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僵蚕性平,调和、辛散、咸软,归肝、肺、胃经,随证配伍治疗哮病可发挥其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无论哮病之寒、热、风、痰皆可治之。  相似文献   
7.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西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支气管哮喘序贯治疗方案已经写入哮喘防治指南,但长期应用激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有较好疗效。开展针对哮喘的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研究,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减少激素应用及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九峰为今孟河学派之滥觞,其辨治哮病有独到的体会。治病从核心病机入手,提出"伏风"在哮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药精当,重视扶正补肾,强调培中运土。发时治标、缓时治本,全程序贯,药养兼济,重视瘥后扶正补养,随机应变,法度合辙,为后世临床辨治哮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祁向争  王超  王盛隆 《陕西中医》2013,34(7):865-867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共得到近12年临床观察刺激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8篇,对该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临床使用足三里穴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该穴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结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存在如对足三里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详、疗效评价方法各异、未见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描述、忽视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等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开展如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指针、穴位注射、联合用药等治疗方法,观察胃动素、生长抑素、胃B超、胃电图等指标,结合证候量表,评价该穴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