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彤 《家庭医药》2014,(12):34-34
慢性咳喘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病.中医对付咳嗽以治肺为主,如宣降肺气、清肺化痰等治法大家容易理解,但若咳喘日久,尤其是有上述慢性咳喘基础病的患者,中医用肺肾同治的方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228例次肺胀的回顾性总结,对肺胀病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病机演变规律、舌象与辨证及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肺胀病以“瘀痰”为主要特点,治疗上着重从虚、痰、瘀入手,分清标本主次,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感冒是个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诊断和治疗不难,老百姓在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怕冷,加衣被也不易缓解)、全身不适等常见感冒症状时,经常自己做出诊断和治疗,通常这样做也没多大问题。但有时可能就不合适了,甚至会出现很多麻烦。  相似文献   
4.
王海彤 《中医教育》2007,26(3):62-64
结合现今肺结核诊治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中医治疗肺痨的意义和优势;就如何补虚培元、提高抵抗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认识提高抵抗力的方法应该是很广泛的;分析教科书提到的证型尚不能包括肺结核的所有证型,试图通过对肺痨病机的补充使其得以完善;以及对如何认识中药治痨杀虫药等肺痨教学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红生  武维屏  王海彤 《中医杂志》2002,43(12):941-942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是侵犯肺泡壁和肺泡周围组织。其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IPF在病理学上又被称作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按照最新的病理学分类。IIP包括以下4种疾病:(1)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2)急性间质性肺炎(AIP);(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4)脱屑型间质性肺炎/呼吸性  相似文献   
6.
7.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阳性药对照的方法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法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主症与体征、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主症与体征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在喘乐宁使用次数、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以及肺通气功能(FEV1.0)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在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0/FVC%)以及肺弥散功能(DLCO)方面,两组虽皆有改善其作用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法具有明显缓解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剂量,提高血氧分压,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社区卫生服务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医学学科,主要解决社区居民保健、康复、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常见多发病诊疗等医学问题。其公益性明显,以社区全体居民乃至健康人群为服务对象,提供较多主动性的服务内容,主要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对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等人群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动态管理。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其在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2%[1],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本病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慢阻肺防治尤为重要。如能早期检出和处理,病情尚可逆转。慢阻肺患者大多是在急性加重期就诊以及进行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巨大。如果疾病稳定期防治措施得当,既可以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治疗的频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能减少疾病花费,降低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