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R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施行经鼻内镜手术的NIFRS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NIFRS创伤小,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用艾氟隆膨胀海绵与凡士林纱条分别填寒左右侧鼻腔鼻窦,观察鼻腔鼻窦填塞后渗血情况、抽取填塞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拔除时出血情况.结果 显示艾氟隆膨胀海绵填塞侧渗血少且拔除容易,拔除后出血与凡士林纱条填塞侧无明显差别.艾氟隆膨胀海绵在鼻内镜鼻窦术后止血效果好,但不能完全代替凡士林纱条.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段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妹  黄继红  周小柳 《医学争鸣》2008,29(18):1721-1721
1临床资料 2004-01/2007-01我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56例(171耳),男性89例(93耳),女性67例(68耳);年龄7~72岁;单侧耳聋138例,双侧耳聋18例;伴有耳鸣118例,伴有眩晕32例;发病到首诊时间1~180 d;起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43例,有明显疲劳过度、情绪过激动史73例;全部病例均经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及纯音侧听、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和声导抗检查,部分患者行内耳道和颞骨CT或MRI排除内听道及颅内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内镜术式中中、上鼻甲的处理方式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半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4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一组患者行中、上鼻甲成形术设置为成形组,另一组患者行中、上鼻甲部分切除术设置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嗅觉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T&T主观嗅觉功能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问卷(SNOT-20)评分.结果:成形组患者术后嗅觉改善率为90.48%,切除组为88.09%差异不显著;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左侧、右侧嗅觉主观嗅觉功能检查评分显著较低;两组患者各项SNOT-20评分较术前显著较低.结论:行中、上鼻甲形成术和部分切除术治疗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两种处理方式对患者嗅觉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例中死亡5例,3例随访1~3年无复发,复发1例。其中骨化纤维瘤及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均随访3年无复发,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随访1年无复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鼻腔鼻窦非上皮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诊断上除应综合考虑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表现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诊治的13例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13耳)患者中,9例经手术+抗结核治疗,4例经抗结核治疗治愈,均有病理确诊。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基本治疗方法,而手术可以清除中耳乳突腔的肉芽及死骨。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鼻窦霉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鼻窦霉菌感染3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30~62岁,病程2月~6年。32例均为单侧发病,且均局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毒性作用及成骨分化影响。方法首先,从人脐带中分离出hUCMSC,通过免疫荧光双染对hUCMSC进行细胞鉴定。将纳米银及硝酸银作用于hUCMSC24 h,用CCK-8细胞活力测试检测它们的细胞毒性,得出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以此质量浓度的纳米银及硝酸银作用于hUCMSC,以碱性磷酸酶(ALP)活力、茜素红染色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纳米银及硝酸银对hUC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纳米银对hUCMSC细胞骨架的作用,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试纳米银对hUCMSC RhoA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纳米银及硝酸银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在纳米银4μg/mL及硝酸银2μg/mL时,无细胞毒性作用发生。与空白组及硝酸银组相比,在4μg/mL纳米银作用下,hUCMSC的ALP活性更高,形成钙结节的量更多,且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α1链)的表达更高。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纳米银可诱发hUCMSC的肌动蛋白聚合,增加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测试显示,纳米银提高了活化RhoA蛋白水平,而硝酸银无此作用。结论纳米银可在合适的质量浓度通过活化RhoA蛋白、诱导肌动蛋白聚合及增加细胞骨架张力提高hUCMSC的成骨分化能力,且此作用与银离子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用踝关节平衡装置"对高校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影响效果。方法高校篮球队踝关节骨骼肌肉健康队员18名,进行前期测定后,对受试者用"医用踝关节平衡装置"进行实验介入,并进行相关训练。分别将训练前、训练结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该介入装置对踝关节的影响。结果 (1)踝关节力矩峰值:在非优势侧踝内翻30°/s情况下,踝关节的力矩峰值,训练前后相比较,(23.27±4.35) Nm vs (30.88±7.28)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踝关节单位重量的力矩峰值:在非优势侧踝内翻30°/s情况下,踝关节的单位重量的力矩峰值,训练前后相比较,(34.02±5.96)Nm/kg vs (45±10.41)Nm/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3)腓肠肌激活时间:介入训练前后优势侧腓肠肌内侧肌激活时间前后(0.340±0.026)s vs (0.254±0.04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4)平衡指数:介入训练前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包络面积(26 494.2±22 237.69)mm2vs(1 261.87±303.79)mm2,(27 523.93±26 244.72)mm2vs(1 379.87±577.7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460.05)。结论运动员在穿戴介入装置训练后对双踝内翻水平影响效果明显,对双侧腓肠肌与腓骨长肌的激活时间下降明显,也可使双侧踝关节平衡能力朝着高于正常人足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大部分对于贴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肌内效贴的效果上,对于白贴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踝关节的损伤,极少有文献能够探究对于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膝关节白贴贴扎技术对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白贴贴扎技术对于膝关节运动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也对膝关节运动损伤与障碍的预防进行一定的探究。方法选取18名健康男女大学生(男、女各9名)为受试者,采用股四头肌促进贴法,测量膝关节贴扎前与膝关节贴扎后两种状态下膝关节的伸屈肌力、位置觉及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两种状态下的伸屈肌力、位置觉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膝关节股四头肌向心性收缩时,进行膝关节贴扎后非优势侧伸肌的单位体重力矩峰值明显大于贴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势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膝关节屈肌的单位体重力矩峰值贴扎前与贴扎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膝关节贴扎前与贴扎后15°及45°的位置觉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扎后双侧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扎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屈肌、伸肌的力矩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扎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屈肌、伸肌的力矩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扎前、贴扎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15°、 45°位置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扎前、贴扎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主动屈曲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实施贴扎可以提高非优势侧膝关节股四头肌肌力,对膝关节的相关运动障碍疾病有预防与康复作用,如膝骨关节炎;明显减小双侧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从而限制膝关节的活动,防止了膝关节的过度伸展,对膝关节起到了固定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