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甲皱微循环与流行性出血热血瘀证之关系,我们对85例重症出血热血瘀证病人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5例全部确诊为出血热。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35.6岁。临床分型:重型46例,危重型39例。本组病例初起均有皮肤充血、出血点或酒醉貌,然后肌肤发斑和腔道出血(如鼻衄、咯血、呕血、尿血、便血等),舌质有紫气,或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自1985年2月至1987年4月,对567例孕妇进行B 型超声检查,其中胎儿畸形57例,全部经分娩或引产证实,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57例均系我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21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1岁,30岁以上者共11例。孕妇产前行B 超检查指征:凡临床检查有羊水过多、与妊娠月份不符、多胎;以往妊娠有流产史、胎儿畸形史及死胎史者、妊娠期内有发热病史以及孕妇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5年10月至1982年3月,对122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休克患者,应用生脉汤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治疗组:本组122例,男性99例,女性23例。以21~40岁者最多(90.5%),最小14岁,最大76岁。122例休克患者中血压零为53例。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二、对照组:随机选择42例休克病人,其中血压零为18例。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与治疗组相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我们对流脑休克型9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仅死亡9例,病死率为9.47%。全部病例均采用抗菌、扩容、纠酸、强心、抗凝及激素等治疗,并同时加用东莨菪碱,剂量为0.03毫克/公斤/次,每10~15分钟静注1次,直至面色潮红、四肢温暖、血压回升、脉压增宽为度。一般用5~15次,然后减量和延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272例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脱、阳脱和阴阳两脱三型。阴脱采用生脉散加味,阳脱方用参附汤加味,阴阳两脱则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等中西医治疗方法。其休克纠正时间(20.3±4.2小时)较单纯西药治疗组(33.2±5.6小时)快,且血压反复率少(前者17.5%,后者67.6%)。治疗组病死率2.57%,而对照组16.18%,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10年来治疗乙脑1052例,其中轻型(卫气型)231例(21.96%),用银翘散加减;普通型(气营型)547例(51.99%),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重型(营血型210例(19.96%)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极重型(阴竭阳脱型)64例(6.08%),用清营汤合羚羊勾藤汤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吸氧,蒸气吸入,西药东茛  相似文献   
7.
例1~8,二男一女,年龄15天~8月,例1、2为同胞兄妹,例2胎盘950g,37周产,分别在生后一周、10天、2月发病,均为浮肿,初为面部、下肢,后延及全身,2例伴咳嗽,1例喘息,1例高热抽风,查体:全身指凹性水肿2例,神萎3例,颜面浮肿1例,口唇轻绀、呼吸稍促1例,肺部干、湿罗音2例,心脏杂音1例,腹膨隆3例,腹壁水肿2例,移动性浊音(+)2例,Hb70~80g/L,WBC12.8~24.8×10~9/L,血沉2例,90~127mm/h,尿蛋白+++~++++,颗粒管型少许3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甲皱微循环观察、凝血象检查、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四项测定以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微循环机能。测定结果表明四项指标明显异常均发生在发热后期和低血压期。并讨论了四项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凉血化瘀法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附45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75~198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2250例,我们对其中450例重症出血热患者应用凉血化瘀法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85例重症出血热血瘀匠病人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察。患者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35.6岁)。临床分型:重型46例,危重型39例。本组病例初起均有皮肤充血、出血点或酒醉貌,继之肌肤发斑和腔道出血,舌质呈紫兰或紫黑色,舌体尖、边有瘀点、瘀斑。脉象可为涩、弦细、沉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