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根或脊髓受累所导致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生机理多是椎间盘退变导致微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疼痛;骨赘、终板硬化和椎间盘突出压迫后方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或脊髓受损。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通过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或腰椎融合术等手术方式解除神经和脊髓受到的压迫,避免对神经造成进一步损伤,但这些手术方式不能修复神经根减压后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缺损和神经的损伤。如何更好地恢复椎间盘、神经或脊髓的功能以及延缓脊柱的退变,一直是医学界及药学界研究的热点。纳米微球(nanoparticles,NPs)是一种微型纳米材料,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有望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NPs是用生物聚合物或高分子聚合材料将药物或其他材料包裹而成的纳米颗粒或是生物机体本身所产生的纳米级别的生物微粒,其在到达作用部位后与靶向配体生物偶联,特异性结合细胞膜上的互补受体,释放所包裹的物质。目前应用在临床领域的NPs包括:水凝胶、脂质体、外泌体、无机纳米微粒、磁性纳米颗粒等。NPs因其种类丰富、与机体相容性好、具有丰富的载药特性、可以缓释等诸多优点,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治疗药物,调节释放的位置和时间,选择集中大剂量或者分散缓释给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新的治疗策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针对脊柱退行疾病治疗的多种基于NPs与传统的治疗相比,不仅能够有效地作用于退变部位,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还可以减小创伤,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围绕NPs在脊柱退行疾病中应用时可能的作用及在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夜明颗粒中肉桂酸、桂皮醛、丹皮酚、23-乙酰泽泻醇B、苍术素醇和苍术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乙腈-0.3%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结果 肉桂酸、桂皮醛、丹皮酚、23-乙酰泽泻醇B、苍术素醇和苍术素分别在0.309 6~2.322 、10.24~76.8 、37.36~280.2 、0.512 8~3.846 、1.612~12.09 、10.26~76.95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ρ=0.005 5A+0.008 3(r=0.999 6 ),ρ=0.025 5A+0.133 6(r=0.999 9),ρ=0.040 8A+0.664 3(r=0.999 7),ρ=0.003 3A+0. 017 1 (r=0.999 9 ),ρ=0.016 3A+0.107 5(r=0.999 8),ρ=0.022 9A+0.088 4 (r=0.999 9),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1%、99.8%、100.7%、99.3%、100.4%和100.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作为夜明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