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Ⅲ~Ⅳ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复方α酮酸+缬沙坦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祛湿饮辅助治疗。统计2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IL-6、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SOD、GSH-Px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可有效控制相关症状体征,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SOD、GSH-Px及TGF-β1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敏  王景梅  王昱景 《四川医学》2011,32(10):1534-153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12月以上患者共5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注射液1.0g,对照组30例在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随访6个月。治疗前,3个月及6个月化验血浆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比容。观察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 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血浆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低血压、肌痉挛、纳差症状较前改善。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特征。方法1998年10月-2008年10月共48例HSPN,分为单纯血尿及(或)尿蛋白〈1g/d组(A)、血尿及尿蛋白〉1g/d组(B)、伴肾功能损害及(或)高血压组(C)、肾病综合征组(D),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HSPN占肾活检例数9.4%,11-30岁占65%,男:女1.8∶1。A组(16.7%)病理以Ⅰ或Ⅱ型、B组(43.8%)以Ⅱ或Ⅲ型、C组(27.1%)以〉Ⅲ型、D组(12.5%)以Ⅱ或Ⅲ型为主。C组62.5%肾小管萎缩、42.9%间质纤维化、62.5%间质炎细胞浸润。伴高血压者87.5%小动脉管壁增厚。总有效率87.5%,病理轻者疗效好。部分患者用来氟米特或霉酚酸酯收到了与环磷酰胺相似的疗效。结论HSPN青壮年男性并不少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成人微小病变肾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小病变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0月~2008年10月经过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微小病变肾病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在此期间,我院肾活检数据库中共有微小病变肾病42例,占全部肾活检例数8.2%,男女比例为2.2∶1,年龄平均(32.4±14.4)岁,临床表现均为肾病综合征,均以浮肿为首发症状,病程3d至1年,伴镜下血尿占83.3%,除大量蛋白尿(24h蛋白定量7.04±3.89)g、低蛋白血症TP(38.47±6.54)g/L、ALB(18.57±4.04)g/L、高脂血症TCH(10.41±3.01)mmol/L、TG(3.11±2.72)之外,化验异常还有血钙降低(1.82±0.13)mmol/L、IgG降低(5.21±3.89)g/L、FIB升高(5.56±1.44)g/L、血沉升高(72.05±34.82)mm/h,14.3%伴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4.8%)患者需要血液透析治疗,光镜检查可有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和基质轻微增多、毛细血管基底膜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空泡及颗粒变性,小部分有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灶状纤维化及小动脉管壁增厚,免疫荧光阴性或少量IgA、IgM、C3、FRA沉积,电镜检查均有足突弥漫融合,76.2%对激素治疗敏感,11.9%加用环磷酰,4.8%复发。结论微小病变肾病是肾穿刺活检较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及规律,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7天内血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术中立即形成血栓者可以柔性挤压瘘口,特别是近心端动脉侧,直至内瘘通畅。手术成功后已缝合内瘘皮肤再出现血栓者,可以打开皮肤切口,松解内瘘周围,柔性挤压瘘口,必要时向瘘口推注肝素钠注射液。结果:4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经上述处理,36例血栓再通,成功率达87.8%,5例患者处理后内瘘仍堵塞未通,另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处理是关键,术后抗凝,扩血管药物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膜性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措施、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0月~2009年10月经过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Ⅰ期膜性肾病组、Ⅱ期膜性肾病组、Ⅲ期膜性肾病组、不典型膜性肾病组,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结果膜性肾病共有49例,年龄13~78(48.5±16.1)岁,男∶女为1.1∶1。其中肾病综合征37例。主诉为浮肿46例,平均病程5个月。伴镜下血尿38例,伴肾功能不全8例(其中2例需要透析治疗),伴胸水8例,伴腹水10例,伴阴囊水肿2例,伴高血压20例,伴糖尿病7例,伴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伴肿瘤3例,伴肺结核3例。病理结果示:Ⅰ期27例(55.1%)、Ⅱ期14例(28.6%)、Ⅲ期2例(4.1%)、不典型6例(12.2%)。分期较大者平均年龄较大、平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肾综患者24h尿蛋白定量(6.8±2.8)g,血清TP(40.4±6.4)g,ALB(24.7±6.7)g,TG(2.3±1.6),TCH(8.1±3.0)mmol/L。9例单用激素治疗,2例病情缓解。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19例,其中12例病情缓解,2例无效,5例失访。单用免疫抑制剂3例。未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18例。结论膜性肾病是肾穿刺活检较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肾脏综合征,常常合并其它疾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灵活确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