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战红  郭莉娜 《当代护士》2021,28(4):154-155
目的探讨优化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917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917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配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护理配合用时、石蜡油污染率、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护理配合用时、石蜡油污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护理配合优化后的方法可以更快速开放气道,避免石蜡油污染及过敏,提高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有效部位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35∶6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连翘苷在0.1436~1.4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2.9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双黄连口服液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双黄连中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化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双黄连中金银花、连翘提取物的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从树脂径高比、吸附浓度、吸附流速、洗脱剂浓度等方面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加蒸馏水稀释成1.5 g·mL-1(生药量),树脂柱径高比1∶10,最大吸附量与树脂体积比为1∶3.3,水洗3倍树脂体积,4BV 70%乙醇洗脱.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银花、连翘提取物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106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5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术后均按乳腺癌行规范化综合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32例患者无感觉方面上的变化,3例发生感觉麻木,2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而对照组术后7例患者出现腋窝无汗,19例发生感觉麻木,11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肋间臂神经保留组4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而对照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患肢疼痛。两组上肢感觉变化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整体上阐明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不同剂量对脑梗死大鼠模型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以优选最佳剂量。方法采用改进的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脑脉通复方提取物(1.5、3、6 g/kg)后,动物血浆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脑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脑脉通复方提取物对脑梗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PCA分析和SPSS统计结果显示,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中剂量(3 g/kg)能够很好地抑制MCAO引起的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牛磺酸、酪氨酸、乳酸升高;提高脂类、胆固醇、3-羟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乙酰乙酸、谷氨酸、胆碱的水平,使之趋向于正常。结论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中剂量(3 g/kg)能够很好地调节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代谢平衡,从而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胃癌治疗中经腹腔镜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130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开腹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前及术后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及FACT-G-V4评分均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t检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分别为(91.56±56.26)min、(4.29±1.21)d及(4.29±1.21)d均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21.36±63.26)min、(6.36±1.16)d及(17.12±5.21)d(t=2.837,P=0.003;t=9.956,P=0.000;t=4.287,P=0.00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15.89±36.66)ml明显少于开腹组(211.61±49.36)ml(t=12.552,P=0.008);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开腹组为13.85%(9/65),腹腔镜组为3.07%(2/65),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38)。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的改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80例,将接受CME治疗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肿瘤分期及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观察组Ⅲ期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8%低于对照组的29.16%,30 d再次入院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与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治疗安全、有效,并具有良好的预后,可能更适用于Ⅲ期结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浊淋清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甘草次酸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浊淋清水提工艺,考察因素为提取次数、加水倍教、提取时间,筛选浊淋清胶囊最佳水提工艺条件.结果:优选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分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合理选择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00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简化的Ueda分型方法分为Ⅰ、Ⅱ、Ⅲ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成4组,比较各组临床分型及各组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期情况。结果Ⅰ、Ⅱ、Ⅲ型各组患者远期预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80.65%、71.79%;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4.84%、43.59%;累积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3%、35.48%、28.21%。A、B、C、D 4组患者再手术率分别为2.27%、21.43%、21.05%、33.33%;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75.00%、84.21%、22.22%;2年生存率分别为77.27%、39.29%、47.37%、11.11%;3年生存率分别为59.09%、21.43%、31.58%、0。4种手术方式患者再手术率、复发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再手术率、复发率明显低于B、C、D组(P<0.05),生存率明显高于B、C、D组(P<0.05)。结论临床分型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不大;手术方式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整体上阐明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不同剂量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优选最佳剂量。方法采用改进的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脑脉通复方提取物(1.5、3.0、6.0 g/kg)后,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脑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脑脉通复方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PCA分析和SPSS统计结果显示,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中剂量(3.0 g/kg)能够很好地抑制MCAO引起的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牛磺酸、酪氨酸、乳酸升高;提高脂类、胆固醇、3-羟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乙酰乙酸、谷氨酸、胆碱的水平,使之趋向于正常。结论脑脉通复方提取物中剂量能够很好地调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代谢平衡,从而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