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王建君  廖君  郭丹 《医学综述》2022,(9):1677-1684
神经炎症反应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理机制之一。小胶质细胞协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发生炎症反应。铁离子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铁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内铁离子聚集,进而诱导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目前认为,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与铁代谢存在相关性,即神经系统炎症诱发铁代谢紊乱,而铁代谢紊乱加重炎症反应。但炎症反应与铁代谢相关性机制及网络信号通路尚未阐明,对其进一步探索可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并筛选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寻找miR-148b-3p、肝癌及脂代谢三者的交集基因,筛选miR-148b-3p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基因;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48b-3p在正常肝脏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uh7、Hep1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iR-148b-3p表达量最低的细胞Huh7作为研究对象;Huh7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miR-148b-3p NC)和实验组(转染miR-148b-3p mimics),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两组肝癌细胞的增值、迁移、侵袭能力及脂滴形成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交集基因及脂肪生成指标基因FASN、PPAR-γ及SC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148b-3p在Huh7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ep1细胞(P<0.01)和LO2细胞(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之间骨折术后谵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结果痊愈5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股骨转子之间骨折术后谵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功能紊乱出现的临床症状,要密切观察,做好防治。  相似文献   
6.
7.
白塞氏病又称口一眼一生殖器三联综合征,我们临床采用清湿火痰毒、益肾元固本法治疗本病1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16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建君 《中外医疗》2011,30(21):27-28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易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纤颤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主要以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震及构音障碍为主。临床检查常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初步筛选,对不确定者或怀疑者则需给予头颅CT或MRI检查。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临床特征对其的诊断与治疗能提供有效的临床帮助。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产后便秘患者62例,年龄21—35岁,平均28岁。其中56例排便间隔时间为2~3天,6例排便间隔时间为3~5天。均有粪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平均时间为20±5分钟。62例患者均产后患病,患病时间3天-1年,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1年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结论: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在手术切口散落和遗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