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挖掘《医方类聚·消渴门》中的方证和药证规律, 探寻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医方类聚·消渴门》进行深度标引, 利用数据库读取标引数据, 将导出的方药逻辑数据进行优化加工,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 对方证、药证关联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展示。  结果  《医方类聚·消渴门》共有616个知识体、3 213个知识元、10 298个语义以及4 369个语义关联。方-证知识图谱提示《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消渴的主要证候是口渴多饮、小便频多、咽干舌燥、五心烦热, 次要证候是形体消瘦、心神烦躁、小便白浊、小便不利、多食善饥、小便黄赤等。文章以核心证候为例, 通过其与对应的方药社团进行进一步重叠筛选, 获得了治疗“口渴多饮和心神烦躁”的方剂社团组合:清心莲子饮、大麦汤、地骨皮饮、黄连猪肚丸、青粱米饮方等; 中药社团组合节点度高的有:天花粉、甘草、麦冬、黄连、人参、知母、黄芪和石膏。  结论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知识图谱分析能层次分明地展示方-证-药之间的关联, 能直观地发现核心证候与治疗所用方药之间的关系,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桂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并提出根据病位辨治。肺热消灼当先议清肺、以平气火;心营虚热当咸寒清润、不宜苦寒甘补;脾虚伏热当辛开苦降、醒脾泄热;肝阳犯胃当养胃阴、益肝阴;肾阳虚衰当用八味汤丸、从阴引阳,肾阴虚胃火亢当滋阴济肾、以复胃阴。叶桂立方遣药多以滋阴增液,取酸甘之味以养胃阴肝阴,取药汁轻灵以顾护胃阴、养阴润燥;善于化裁经方、时方以为今用;重视淡薄蔬食,药食两用。  相似文献   
3.
<正>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人,明末中医大家,论著颇丰。李氏在其著作中专设《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和《化源论》两篇,将五行生克与脾肾先后天理论相融合,提出了资化源的五脏病治法。对于喘病,李氏博采前贤临证辨治经验,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冬季是个寒冷的季节,而老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各种慢性疾病会趁机"兴风作浪".这个时候,善用药膳,可帮助老年人安度寒冬.但量,冬季搭配药膳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一一述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复方、中成药、民族医药、名老中医医案、古代医籍、证候和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通过软件或平台对中医药数据处理后,挖掘其共性规律和差异性,可为中医药临床提供辨证思路和用药参考[1]。然而,少有针对某一专科疾病的数据库,大多数学者研究借助的知网、中医传承平台、  相似文献   
6.
《胤产全书》是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妇产科专著, 计4卷, 由张受孔等参订刊行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通过对《胤产全书》国内外藏本调研, 发现存世的版本有4种, 分别为明代"书林乔山堂"刊刻的本子, 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将明代"书林乔山堂"刻板修订刊行的本子, 分别藏于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录明刻本的抄本, 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明代刻板修订刻本的抄本, 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经过调研, 没有支撑"清康熙刻本"的充分证据, 现存刻本均应是明代刻本。《胤产全书》文献主要来源于《脉经》《产宝》《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 兼有王肯堂的发挥补充内容, 王肯堂编辑《女科证治准绳》以其为主要蓝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民国医家陈无咎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 运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陈无咎的医学著作和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医论医话等,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陈无咎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尊崇内经理论,发展“揆度”学说;创立治疗伤寒六经病的“疏”“整”二法;衷中参西、倡导中西医汇通;用药精当,创立药物处方配伍的“主、从、导、引、加”之说;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功能。在临证经验上,他认为对于中风,应行血祛风、引血归心;治疗水肿,应升清降浊、导水注血;治疗妇科病,应重视脉诊、审因用药;治疗喉痹,应清血解毒、内外兼顾。[结论] 陈无咎作为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医学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发扬中国医学、学贯中西,对于内科、妇科、伤寒等疾病的临证诊疗颇有建树,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