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智  杨智华 《山东医药》2006,46(15):74-74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指由原发性胆管癌、胰腺癌、肝癌等或其他部位癌肿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疽,临床床确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多采用姑息治疗。为了延长这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2003年3月~2005年5月,我们对不能实施手术切除的18例MOJ患者行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稀土(Ln)与2,2-联吡啶(L1)、1,10-菲罗啉(L2)的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谱、TGA谱和摩尔电导等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测结果与通式LnL1L2Cl3·3H2O符合较好。抗菌试验表明,该系列配合物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 1995~ 1998年 ,作者采用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研制的起重式外固定架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 30例 ,经1.8~ 3年随访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2例 ,女 18例。年龄 16~ 78岁 ,平均 6 0 .9岁。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13例 ,颈中型 8例 ,Ⅰ ~Ⅳ 型粗隆间骨折 9例。右髋 17例。左髋 13例。农牧民 11例 ,工人干部 19例 ,撞伤 3例 ,摔伤 2 7例。入院时间 2小时~ 2天。2 治疗方法2 .1 牵引 对骨折端无明显错位或位置较稳定的患者入院后经手法矫正直接穿针固定。骨折端断错位明显的 ,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  相似文献   
4.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质量<15 kg)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ECC)下行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ECC后使用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予传统超滤术.测量两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对照组实入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尿中RBP、α1-MG水平均显著升高,达峰值后下降,但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明显,持续时间长(P<0.01或P<0.05).提示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STEMI并发心脏破裂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分为前壁梗死组、下壁梗死组、右心室梗死组及多室壁梗死组4组,对存活患者进行30 d随访,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患者中前壁梗死组52例、下壁梗死组14例、右心室梗死组10例、多室壁梗死组7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破裂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β受体阻断药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住院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均很高,院内总体病死率60.24%(50/83),各组心肌梗死至心脏破裂时间0~3 d;存活患者出院随访30 d,总体生存率57.58%(19/33)。结论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脏破裂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患者院内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应针对患者特点,采取适当的临床措施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40组、ND=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密度评价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ND40组、ND=0组和ND≤40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Ⅲ期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密度提供良好的分层意义,ND40组Ⅲ期乳腺癌与Ⅳ期乳腺癌预后无差异(P=0.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度、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p N分期均与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密度是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标准,ND40组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威波  刘淑华  王学智 《护理研究》2003,17(18):1073-1073
根据临床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在少尿期 ,水、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 ,颅内及消化道出血 ,心衰和肺水肿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故少尿期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时期。认真做好该期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挽救病人的生命、缩短病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2 0 0 2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 165例 ,其中重型 19例 ,出现明显少尿 3 2例 ,大部分病人的少尿期随低血压休克期接踵而来 ,有的三期重叠 ,一般少尿期发生在第 6天~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病人手术死亡原因。方法本组12例在中度血液稀释、其中5例采用中度低温、7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体外循环(CPB)和冷氧合血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下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低心排综合症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1例,肺、脑梗塞1例。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原因可能与动脉灌注流量、温度及术前肾功能不全和CPB前发生出血性休克有关;漏诊的PDA是导致灌注肺的直接原因;肺、脑梗塞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可能是综合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在外科手术中,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侧卧位是临床常用手术体位,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胸腰部手术和髋部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9年1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病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达8.28%,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2.15%(P〈0.05)。31例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均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均治愈。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毕Ⅱ式吻合术,清扫淋巴结范围广为其易发因素,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