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能量代谢、心肌脂肪变性、微循环灌注异常等,逐步发展为心肌细胞重塑、心功能异常和心肌纤维化等。DCM起病隐匿,致病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不明确。目前可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间接检测心肌细胞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做出诊断,及时干预,并监测病情发展,逆转或延缓病情,改善预后。本文就DCM病程中不同阶段的影像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肾蠲痹法含药血清对骨代谢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肾蠲痹组,分别经生理盐水和益肾蠲痹汤灌胃给药,获取含药血清;分离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利用碱性磷酸酶和Va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RAP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将成骨和破骨细胞各分为4组:对照组、益肾蠲痹法含药血清低、中和高浓度组;通过免疫印迹检测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表达。 结果 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诱导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97%(P=0.710)、122%(P=0.005)和155%(P<0.001),RANKL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81%(P<0.001)、63%(P<0.001)和53%(P<0.001),表明OPG和RANKL表达与含药血清浓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含药血清使破骨细胞RANK表达分别调节对照组的75%(P<0.001)、50%(P<0.001)和46%(P<0.001),表明RANK表达与含药血清剂量呈负相关。 结论 益肾蠲痹法含药血清通过调节OPG/RANKL/RANK信号轴可能在抗骨丢失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25例检查前30min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500ml,检查前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3例小肠梗阻直接进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6例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插管法小肠气钡造影结果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正常小肠10例,Crohn’s病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小肠腺癌3例,回肠息肉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梗阻3例,小肠系膜扭转1例。18例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敏感性100%(18/18),特异性77.8%(14/18)。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MRI表现。结果:15例CA共检出19个病灶。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3例)。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9个,高信号7个,混杂信号3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无占位效应;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15例CA行3D-TOF 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影。结论:CA的MRI表现有特征性,MRI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χ~2=5.385,P=0.02)、高尿酸(χ~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新生儿低剂量头颅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颅脑病变需行CT检查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2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吸收剂量指数(CTDIw);盲法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1)低剂量扫描组的CTDIw吸收剂量仅相当于常规剂量的34.9%;(2)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不合格图像,不影响诊断。结论:采用120kV、70mAs左右的低剂量对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2代双源CT(DSCT)心肌灌注图像质量与重组时相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DSCT双能量成像方法扫描的患者,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正常者2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间隔5%重建出30%~80% R-R时相的图像,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定量测量各R-R间期的每段心肌灌注碘图图像的伪影面积,计算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层面平均各段的伪影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脏整体平均各段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以60% R-R间期时相最小[(0.31±0.28)cm2、(0.18±0.23)cm2、(0.13±0.13)cm2)、(0.22±0.18)cm2]。心尖伪影面积不同R-R间期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60% R-R间期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各层面平均各段碘图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1,P=0.014),心尖部伪影面积最小,与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的伪影面积(P<0.05)。结论 第2代DSCT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可提供优良的心肌灌注碘图,其中以60%左右R-R间期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和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融合抗原,并对该方法诊断肺结核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夹心法建立ESAT-6-CFP10的TRFIA法。并对其灵敏度、批内、批间差异和准确性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试验组选取24例活动性、32例可疑活动性、65例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419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TRF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临床检测并与临床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ESAT-6/CFP10的TRIFA法稳定性好,线性宽,其检测灵敏度为2.5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平均为3.37%和5.23%,平均回收率为97.5%。与商业ELISA试剂盒一致性较好(Kappa=0.914,P=0.01)。TRFIA法的剂量-反应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达0.996 1,可测范围为(2.51 600)ng/mL;该方法与临床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61,P=0.001)。结论 TRFIA法敏感度、精密度、重复性、线性相关性较好,有利于该结核抗原用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MRI、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处病理性骨折。MRI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74%(294/399);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62%(249/399);脂肪抑制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86%(344/399)。CT检出273处病灶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溶骨型66%(179/273),成骨型24%(65/273),混合型10%(29/273)。结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MRI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附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的相关性。方法:68例经临床及组织学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病人,每个椎骨在CT横断面上被分成18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病灶数被统计。结果:68例患者167个椎骨受累,共210个病灶,其中。196个定位于椎体,168个定位于椎体中后部,49个椎骨的椎弓根受到侵犯。结论: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相关(尤其是Batson静脉丛),并且在鉴别诊断中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