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抗生素更新换代和应用剂量逐渐加大 ,人群耐药性也随之增大 ,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近年少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亦有回潮的趋势。故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现对合理应用抗生素作一讨论。1 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向题1 1 应用不合理现象 这类现象虽然不普遍 ,但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的医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感染菌种不做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只凭所谓的“经验”处理 ,容易出现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如在慢性阑尾炎的保守治疗中 ,因阑尾炎多由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 ,而有些医师却首选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青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阴性伴^131I治疗后SPECT/CT显像示淋巴结显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治疗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131I治疗的psTg阴性(<2μg/L)且^131I治疗后5~6 d SPECT/CT显像示淋巴结显影的DTC术后患者108例[男28例、女80例,年龄(45.7±10.4)岁],根据治疗后6~24个月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与非ER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年龄、性别、腺外浸润等多个因素差异的比较,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显影淋巴结大小(长径)对非ER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中82例(75.93%)为ER组,26例(24.07%)为非ER组,2组患者在年龄(t=-2.540,P=0.016)、腺外浸润(χ^2=5.764,P=0.016)、T分期(χ^2=19.857,P<0.001)、N分期(χ^2=14.145,P=0.001)、复发风险分层(χ^2=11.487,P=0.003)、治疗前超声结果(χ^2=44.819,P<0.001)、首次^131I剂量(U=780.0,P=0.018)、显影淋巴结大小(U=184.0,P<0.001)、psTg水平(U=776.0,P=0.03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显影淋巴结大小和治疗前超声结果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其比值比[OR(95%CI)]分别为:1.123(1.025~1.231)、4.275(1.893~9.653)和260.86(8.123~8376.764)。显影淋巴结大小以5.5 mm为界值时预测非ER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6/26)、70.73%(58/82)、77.78%(84/108)、52.00%(26/50)和100%(58/58)。结论首次^131I治疗后淋巴结显影伴治疗前psTg阴性的DTC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治疗反应未达ER;年龄、治疗前超声、显影淋巴结大小可作为预测其治疗反应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31I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预测首次131I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过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中青年PTC患者150例[男46例、女104例, 年龄(40.0±9.8)岁], 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行131I治疗, 且在131I治疗前1 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 将其作为反映细胞免疫的指标。根据131I治疗后6~12个月的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与非ER组, 分析可能影响131I治疗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首次131I剂量及细胞免疫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独立影响因素对非ER的预测价值。结果 150例患者中, 84例为ER组(56.00%), 66例(44.00%)为非ER组。单因素分析示, 2组患者在年龄(z=-2.86, P=0.004)、肿瘤M分期(χ2=13.6...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王增华,姜淑梅,鹿瑶,王宏1资料与方法1985年至今我们应用ALOKASSD-256和GERT-2600型线阵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诊断梗阻性黄疸63例(肝外胆道高位梗阻18例,低位梗阻45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是...  相似文献   
5.
B超对甲状腺肿块诊断的价值(附430例分析)赵锋岩,王增华,高岩山,杨宏对430例甲状腺肿块,放手术前进行了B型超声扫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对照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96%。B超结果对其治疗与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资料和方法1984年6月~1992...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腹水是由胸腹膜恶性肿瘤所引起.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者临床较少见,大部分为转移性,可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或血液转移.恶性胸腹水的出现,严重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硫胶体(S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入组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4~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99Tcm-SC SPECT/CT联合术中蓝染法定位SLN,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纯平面显像、蓝染法、SPECT/CT 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对所有检出的SLN送病理检查。组间SLN检出率(以病例数分析)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SLN检出率(以淋巴结数分析)的比较及SLN病理阳性率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 结果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从病例数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91.53%(108/118)、97.46%(115/118)和97.46%(11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高于平面显像(χ2=5.143、5.143,P=0.023、0.023)。从淋巴结数的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61.72%(158/256)、96.88%(248/256)和95.70%(24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7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的SLN检出率也高于平面显像(χ2=90.000、87.000,P<0.001)。对于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96.65%(231/239)和100.00%(23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均高于平面显像(χ2=77.000、85.000,P均<0.001),蓝染法高于SPECT/CT(χ2=6.125,P=0.013)。对于非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4/17、17/17和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9,P<0.001),SPECT/CT高于平面显像及蓝染法(χ2=11.077、9.091,P=0.001、0.003)。SPECT/CT与蓝染法检出的SLN病理阳性率分别为24.22%(62/256)和21.09%(5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61)。对于腋窝区淋巴结,蓝染法比SPECT/CT多发现8枚,其中3枚SPECT/CT阴性的淋巴结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宏转移,另5枚均为非转移淋巴结。对于非腋窝区淋巴结,SPECT/CT比蓝染法多发现11枚(3枚内乳淋巴结,5枚胸肌间淋巴结,3枚乳腺内淋巴结),病理证实9枚微转移淋巴结,2枚宏转移淋巴结。 结论SPECT/CT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指导SLN活组织检查定位,而且在提高病理阳性SLN的检出率,尤其是探测非腋窝SLN方面,SPECT/CT较蓝染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巨大子宫平滑肌瘤粘液变性及囊性变B超误诊为葡萄胎1例河北省武安市医院王增华,闫丽,李红霞邮政编码056300患者女,41岁。1993年2月23日因停经4个月,阴道出血10余天来院就诊。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妇检,子宫增大如孕6个...  相似文献   
9.
彩阶B超诊断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1例武安市医院闫丽,王增华患者女,43岁,主因左上腹包块二年余,于1992年11月2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助缘下可触到17×14cm大小肿物,中等硬度,不活动,无压痛、边界清、肝脏未触及、...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ve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阴性和131I显像阴性往往提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无病生存状态,然而临床上常遇到ps-Tg阴性伴131I显像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ps-Tg阴性伴131I显像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5月—2018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131I治疗的ps-Tg<2 ng/mL伴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130例,随访6~36个月,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3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腺外浸润、T分期、术后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复发风险分层、131I治疗剂量、ps-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等特征的差异,对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N分期(χ2=11.274,P=0.024)、ps-Tg(H=9.579,P=0.008)和TgAb(H=11.632,P=0.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χ2=0.559,P=0.756)、年龄(F=0.408,P=0.666)、原发肿瘤大小(H=1.834,P=0.400)、腺外浸润(χ2=1.345,P=0.510)、T分期(χ2=4.494,P=0.610)、淋巴结转移率(H=3.358,P=0.187)、复发风险分层(χ2=3.008,P=0.556)和首次131I治疗剂量(H=1.335,P=0.51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分期N0组14例,100.00%(14/14)达到ER,N1a组18例,其中77.78%(14/18)达ER,22.22%(4/18)达IDR,N1b组98例,63.26%(62/98)达ER,18.37%(18/98)达IDR,18.37%(18/98)达SIR。IDR组的中位ps-Tg水平为1.85 ng/mL显著高于ER组的1.09 ng/mL(t=2.976,P=0.003)和SIR组的0.39 ng/mL(t=2.468,P=0.014),而SIR组的中位TgAb水平为713.10 U/mL,显著高于ER组的40.42 U/mL(t=3.409,P=0.001)和IDR组的39.02 U/mL(t=2.381,P=0.017)。结论:对于ps-Tg阴性、首次131I治疗后扫描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N分期、ps-Tg及TgAb水平可作为预测其临床转归的敏感指标。术后分期为N1b、ps-Tg水平很低但TgAb水平明显升高者更易出现治疗反应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