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生物粘附给药系统,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它利用粘附性的聚合物为载体,通过载体的生物粘附作用,延长制剂在口腔的滞留时间而发挥局部疗效和全身治疗作用,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降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绥释和定位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口腔粘膜粘附给药制剂的现状及研究动态,对口腔粘附给药系统研究中的药物吸收特点、粘附剂的选择、剂型及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综述,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药物致肾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用酶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速率法测γ-谷氨酰转肽酶(GG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及肌肝(UCr),磺柳酸法测尿蛋白(Pro)。结果:尿酶升高均早于尿蛋白的出现,特别是NAG于用药后第3天即有显著升高,Gal则在用药后3d内持续升高,尿酶,特别是NAG是药物引起肾损伤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HPLC法测定盐酸莫沙必利中有关物质.采用ODS 3色谱柱,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铵缓冲液(pH 5.0)(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nm.检测限1ng.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腹腔镜问世以来,人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研究越加深入,对其腹腔液容积(PFV)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结论不一.由于EM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同时许多资料提到腹腔液对受孕的多个过程包括精卵结合、输卵管的蠕动及早期卵胚的分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借助腹腔镜对150例EM患者及44例正常妇女的PFV进行研究,以求进一步探讨EM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Erlotinib)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发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分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给予UC-MSCs加入EGF、吉非替尼、EGF+吉非替尼处理,分别以实时定量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6及IL-8的浓度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可有效抑制EGF对UC-MSCs表达和分泌NF-κB因子刺激作用,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与EGF共同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其上清液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抑制IL-6及IL-8的浓度(P<0.05)。结论吉非替尼可以有效抑制EGF对UC-MSCs作用,调节NF-κB分泌及降低IL-6及IL-8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撮入(热量相同但碳水化合物撮入减少,脂肪撮入增加)对健康成人糖耐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HF)撮入导致糖耐量减低(IGT)的误诊。方法30例男性健康成人随机分为两组(HF组和对照组)进行交叉试验;分别于OGTT前1天早、中、晚餐时撮入热量相同的HF或对照配餐;次日清晨行75g OGTT;分别测定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厦胆固醇浓度;2次OGTT间隔1周。结果OGTT前1天HF使糖负荷后30、60、120分钟血糖分别升高33%、51%厦42%,胰岛素分泌指数(△I/△G)降低50%,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上升100%,使30%健康成人被误诊为IGT。结论即使总热量撮入相同,OGTT前1天HF引起健康成人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抑制早期胰岛素分泌,引起糖负荷后血糖的升高,导致IGT的误诊。  相似文献   
8.
人脐带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等于甚至超过成人骨髓,且含有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应用各种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扩增的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低氧培养扩增效果较佳,有望解决成人脐血移植中存在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脐带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等于甚至超过成人骨髓,且含有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应用各种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扩增的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低氧培养扩增效果较佳,有望解决人脐血移植中存在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8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g,随机等分为基础对照(A)组、年龄对照(B)组、激素模型(C)组和司坦唑醇预防(D)组。C组和D组大鼠均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b.w.,每周2次,D组同时每天饲喂司坦唑醇0.5 mg/kg·b.w.。3月后,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P<0.01)、19.62%(P<0.05)和23.48%(P<0.01);与C组比较,D组的BMD 均稍有增加。与B组比较,C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与C组比较,司坦唑醇预防组股骨扭转角度增加了72.5%(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也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GC,会使大鼠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司坦唑醇则能防止GC所致骨量丢失,还能增加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