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永恒的主题。围产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关系到母婴安全。在旧的服务模式中,以病为本,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的全面支持,并成为一种常规,其结果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医患纠纷日渐增加。当前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2.
胎儿娩出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称为产后出血,是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4h内,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影响产后健康,重者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针刺法治疗不同类型的心脏疾患,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88例中,男性61例,女性27例,年龄40以下3例,最大81岁,以50~70岁为最多。病程最短1年,最长10余年。所有病例均在市级医院检查,并由心电图确诊,且多次住院治疗,其中短暂性室速患者1例,颈性类冠心病1例,陈旧心肌梗塞伴有心房纤颤者3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者3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绞痛频繁发作者18例。  相似文献   
4.
脊柱不仅是全身的支柱,而且是主要的平衡结构.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胸腰段最易发生曲折型压缩性骨折.近年来我院收治48例患,我们根据中医伤科三期辩证原理进行辩证施护,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施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隔离、及时就医及人员随机走动等因素在流行病传播中的影响,为控制流行病区域性暴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网络与BA网络为基础,在二维晶格(100×100)上构建复杂网络模型。改变各种因素对应的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多次模拟SIS模型的传播过程,系统分析模拟结果。结果减小有效传染率β1,缩短就医间隔tm,尤其是降低人员流动率β2,会使感染者密度ρ显著降低。模拟显示感染者密度呈现的规律为:ρ~k(β1+β2)。结论在疫情早期,隔离、及时就医等措施会降低发病人数,避免人员流动则能有效地遏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6.
瘰疬是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名“老鼠疮”.多见于儿童或青壮年,好发于颈部,起病缓慢,初起时肿块小如豆,硬滑,皮肤色不变,以后逐渐增生,成串,成脓时皮色较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难以愈合,形成窦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核.1 病因 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后期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性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而导致虚损.亦有肺肾阴虚,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而灼津为痰,痰火互结,结于颈项而发此病.2 辨证要点:2.1 发病前有虚痨病史.2.2 初期 结核如豆大小,一般无全身不适,一枚或数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  相似文献   
7.
急性子宫翻出为产科分娩时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突然,多发生在第三产程。主要表现为产后子宫底向官腔内并通过宫口向外翻出,可发生剧烈腹痛、休克及产后大出血、感染,对产妇健康威胁很大。如果对此病认识不足,常常延误诊断及抢救,  相似文献   
8.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永恒的主题。围产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关系到母婴安全。在旧的服务模式中,以病为本,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的全面支持,并成为一种常规,其结果使剖官产率不断上升,医患纠纷日渐增加。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强调人性化服务,是对产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脊柱不仅是全身的支柱,而且是主要的平衡结构.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胸腰段最易发生曲折型压缩性骨折.近年来我院收治48例患者,我们根据中医伤科三期辩证原理进行辩证施护,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13种伞形科中药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种伞形科中药的抗超氧阴离子(O2-)能力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中药乙醇提取物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羌活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结论13种伞形科中药对超氧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提取液的加入量与抑制O2-自由基的能力呈现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