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并比较全胃切除术后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术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1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间置空肠代胃术,对照组采用Roux-en-Y术,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重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并发症发生率、白蛋白、总健康状况评分、疲倦评分、恶心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存率、血红蛋白、总蛋白、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术相比较疗效相当;但间置空肠代胃术可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改善营养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内服联合温针灸、局部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清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内服和温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溃疡总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 (interleukin 6,IL-6)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快,溃疡总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溃疡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结论中药辨证内服联合温针灸、局部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速度,下调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优于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局部清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指压法幽门成形术预防胃排空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在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同时,附加指压法幽门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0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约占0.26%;对照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6例,约占1.61%,反流性食管炎9例,约占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指压法幽门成形术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后胃排空障碍,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入住该院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14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NF、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43±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6±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NF、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行脾切除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脾切除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比较,术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行脾切除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明显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