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肾上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正常肾上腺和1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4例,无功能肾上腺腺瘤3例,肾上腺转移瘤3例)进行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elative blood flow,R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正常肾上腺的RBF、MTT和PS分别为0.32ml/100g/min、50.33s、0.92ml/100g/min,肾上腺增生RBF、MTT和PS分别为0.23ml/100g/min、72.19s、0.89ml/100g/min,无功能腺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3ml/100g/min、63.42s、0.85ml/100g/min,转移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9ml/100g/min、45.31s、0.74ml/100g/min。结论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肾上腺功能性检查,它反映了肾上腺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状况,为肾上腺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0例。14例中,呈结节状胸膜增厚4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胸膜增厚3例,胸膜增厚≥1cm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纵膈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10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0例。14例中,呈结节状胸膜增厚4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胸膜增厚3例,胸膜增厚≥1cm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10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真假腔的CT征象。方法 30例AD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重点观察和评价AD的真假腔、内膜片的CT表现。结果鸟嘴征30例,蜘蛛网征4例,均位于假腔;75%~100%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腔内血栓16例位于假腔,1例位于真腔;偏心性内膜片钙化12例,均位于真腔侧;外壁钙化20例位于真腔,3例位于假腔;平直的内膜片在慢性AD假腔中多见(91.7%)。结论鸟嘴征、假腔大于真腔、腔内血栓及偏心性内膜钙化有助于AD真假腔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资料。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仿真内窥镜技术进行处理。结果 MSCTA共发现动脉瘤41个,DSA共发现动脉瘤43个,与DSA比较,MSCTA正确诊断动脉瘤41个,漏诊2个,其中1个破裂后明显萎陷,MSCTA诊断敏感性为95.3%.结论 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快速、无创,可作为SAH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多层螺旋CT(CTM)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检查。应用曲面重组获得冠状位图像和轴位图像观察神经根损伤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M能清晰显示正常神经根的前后支。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征象包括椎管内脊髓神经前后支充盈缺损的缺失、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移位。CTM表现与手术探查所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M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的前后支,对椎管内根丝的损伤能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结果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的狭窄情况及小肠缺血的程度。结果28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中,16例临床确诊为小肠缺血,CT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分层强化,肠管扩张、积气、积漶,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无强化。CTA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或突然中断及肠系膜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及CT血管成像是诊断小肠缺血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CT表现,5例行胸部CT平扫,2例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所有的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果最常见的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共6例:4例出现实变影;3例出现多发性小结节样影;4例并发少量胸腔积液,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