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白睛法确定黄疸病痰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在黄疸病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病因,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伤寒杂病论>与<千金方>等名著在治疗黄疸病时有很多使用化痰药的方剂,肝病名家关幼波亦曾说:治黄先治痰,痰除黄易却.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却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即化痰药的应用指征比较难以把握,化痰药应用不当,常有伤阴伤正之弊,当用不用又会延误病情.故而在临床治疗中化痰药应用当否直接关系到黄疸治疗效果.而在临床中单靠舌、脉、症又很难明确是否有痰的存在,舌象虽较脉直观,却存在着湿与痰区分困难的弊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观察白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诊断方法,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三草祛黄汤联合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内胆汁淤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思美泰治疗,治疗组加用三草祛黄汤,观察肝功复常率、复常时间。结果治疗组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草祛黄汤法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蜕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认识多有争议,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乌梅丸是专为鱿厥而设,另一种观点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有感于斯,笔者也想结合原文就乌梅丸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出自《素问.水热穴论》篇。肾为胃之关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肾为人体精微物质之关或曰人体气血精微之关,防止人体的精微从小便、月经、精液无度下泄,人体通过肾的开合有度,保持人体气血津液充足。另一方面,肾主水,主小便的排泄,若肾不主水关门不利,体内水液当排不排,则水液潴留而生水肿。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常见的高危妊娠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尤其在妊娠晚期,常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易使肝脏受损而发生急性肝坏死,危及母子生命。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自拟安胎护肝汤治疗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42例,不仅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自拟中药复方的临床研究进展、小柴胡汤加减对降低AFP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分型辨治研究、西医治疗进展等方面。综述中西医干预疗法降低AFP防治肝癌的临床研究。指出:应明确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确立多种行之有效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胆囊炎目前治疗多采用疏肝利胆、解毒利湿法 ,因处方用药多偏重苦寒 ,临床疗效不佳。笔者近年来运用寒热并调、通降气机法治疗该病 40例 ,显著疗效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1 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3 9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 4年。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单纯以寒热平调、通降胆腑气机法治疗。基本药物 :黄芩 1 2 g,黄连 9g,大黄 6 g,金钱草 3 0 g,干姜 1 2 g,半夏 1 2 g,陈皮 9g,枳实 6 g,砂仁 6 g,甘草 6 g。若以右胁痛重、…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胆囊炎治疗历来多采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 ,方药偏重苦寒 ,疗效多差。通过临床实践 ,结合 40例临床病人观察 ,得出结论 :慢性胆囊炎病机为寒热错杂 ,胆气郁滞。具体表现为胆中郁热 ,胃中虚寒 ,胆经气机郁滞。并拟定寒热平调 ,通降胆腑气机法给予治疗 ,使胆经少火不郁 ,胆腑气机不滞 ,胆中相火畅达于胃 ,以补胃阳 ,起到了平调阴阳 ,清郁滞之胆火而不伤胃气的双重功效 ,符合慢性胆囊炎的病机 ,故临床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