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髋臼骨折多主张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可减少或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Letournel曾经制订了髋臼骨折的病理解剖、X线检查方法和骨折分类。然而对于髋臼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移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严重创伤 ,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 ,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常合并有股骨头的骨折和其他严重合并创伤。由于髋臼骨折后 ,骨折移位情况复杂 ,临床上对其分类标准、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都存在不同看法。现就有关髋臼骨折的基础和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髋臼骨折的基础1.1 髋臼的生物力学 :髋臼与股骨头共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髋关节。髋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稳定。髋关节所受合力总的来说由体质量重力和髋关节周围肌肉舒缩组合产生的肌力两部分构成 ,双足静…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出血动脉栓塞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骨盆动脉侧枝吻合特点,探讨骨盆骨折损伤血管的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20具新鲜成人骨盆,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解剖,观察髂内外血管的走行特点、各动脉间的侧枝吻合情况。结果: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小于3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3~5mm的血管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大于5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10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小于10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骨盆动脉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支。结论:骨盆骨折动脉损伤应栓塞损伤的动脉及其主要的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9.2±9.6)岁;骨折AO分型:A型15例,B型9例,C型9例.侧卧位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2.2±10.1)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1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71例患者术后获12 ~ 2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39.9 ±46.8) min]和术中透视时间[(191.4±78.6)s]较侧卧位组[(75.5±18.1)min、(93.3±27.1)s]长,术中出血量[(176.5±103.0)mL]较侧卧位组[(132.5±42.7) mL]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3例患者术中改为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 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无需牵引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接受X线辐射量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2004年6月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不同部位骨折2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在老年骨折中占很大比例,早期采用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肺炎、褥疮、髋内翻等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1].目前国内大多采用GHS,GCS和Gamma钉进行内固定.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伴严重合并症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取得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MRI检测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位置、形态等,和组织学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测了胎龄6-8个月女性股骨远近端。同时与相应组织学H-E染色标本比较。结果:MRI检测结果:胎龄7个月 的81%股骨远端出现骨化中心征象,骨化中心始于偏心位。8个月 的股骨远端均出现骨化中心征象。胎龄7个月 、8个月 的股骨近端和6个月 股骨远近端均未出现骨化中心征象。H-E切片观测结果:证实了MRI检测阳性区有早期骨化中心征象。结论:MRI能检测出早期表达区,早于X线中所见,骨化中心见于骨组织尚未完全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创伤性睾丸交叉脱位并文献复习,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创伤性睾丸交叉脱位的诊治经过 结合文献复习,对创伤性睾丸脱位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治疗等内容作一归纳总结.结果:该患者经阴囊区触诊和彩超检查诊断为创伤性睾丸交叉脱位.于伤后第25日手术探查,将双侧睾丸复位固定,修补阴囊纵隔.术后1.5月随访患者勃起功能正常,精液分析为外伤后死精.结论:对钝性暴力创伤性重症患者,应重视外生殖器的物理检查及双侧阴囊、睾丸的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 一旦睾丸脱位诊断确立,应尽早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髋臼后柱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和范围。方法 :取 2 0具骨盆标本 ,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坐骨大切迹顶点和髋臼下缘距坐骨棘基底中点的距离 ,CT垂直扫描后柱 ,测量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后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后柱表面的投影 ,将后柱分为髋臼区 ,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 ,并测量距后柱内缘 1cm处 2 .5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 :髋臼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下 (1.0± 0 .2 )cm ,髋臼下缘在坐骨棘基底中点下 (1.2± 0 .2 )cm ,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 ,后柱宽分别为 (5 0 .6± 3 .8)、(4 7.9± 3 .0 )、(4 6.1± 3 .6)、(4 1.5± 4.8)、(4 3 .5± 4.8)、(4 3 .0± 4.4)、(4 3 .2± 4.6)、(4 2 .6± 4.3 )mm ;髋臼宽分别为 (15 .4± 3 .6)、(2 0 .3± 3 .3 )、(2 3 .7± 3 .4)、(2 4.7± 3 .5 )、(2 6.0± 3 .6)、(2 4.7± 3 .0 )、(2 1.7± 4.6)、(18.3± 7.2 )mm ;在不同断面上只要进钉角度小于 10 9°均可满足螺钉放置的安全要求。结论 :危险区内不能垂直打钉 ,相对危险区内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社会活动的增加,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动力髋(髁)螺钉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1].传统的加压滑动鹅头钉同定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广泛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使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我院从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大转子外侧小切口、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逆转子间骨折5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