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瘀热属中医学病机概念范畴.其致病范围较广,可见于临床各科病证.近20年来已由一些医家关注"瘀热"的致病作用,从瘀热辨治临床各科疾病,但大多仅为零星、初步的临床报道.迄今为止,以周仲瑛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报道最早、最多,对"瘀热"理论的阐发较为系统、深入.今后拟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冀形成系统的"瘀热"病机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瘀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因素。因先天禀赋不足,复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进而化生火毒,酿生瘀热。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缠绵难愈、多脏同病、易致出血、耗气伤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为本,瘀热、风毒痹阻为标,而瘀热痹阻是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故治疗采用凉血化瘀、祛风解毒法,主方选《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并常与解毒法、蠲痹通络法、补肝益肾法、益气养阴法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3.
潘裕辉 《河北中医》2007,29(8):758-76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以滑膜细胞的大量增殖,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属一难治性疾病。因西医对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认识,因此也无良药,只能针对已知的某一环节来缓解病情。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RA的实验研究成果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1抗炎镇痛作用RA的一个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之一。王德俭等[1]动物实验研究祛湿止痹丸(羌活、独活、藏红花等)的抗炎镇痛效应时发现祛湿止痹丸能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致炎足和非致炎足的足跖肿胀,而且能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炎的足跖肿胀;延长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表明该丸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李亚平等[2]研究发现芪地通痹汤(黄芪、地黄、汉防己、秦艽、炒补骨脂、醋制延胡索、川芎、人参叶、寻骨风、鹿角片、蕲蛇、甘草等)能明显抑制弗氏完全佐剂(FCA)所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肿胀和角叉菜胶致炎后引起的大鼠足...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发生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危害极大。致残原因主要由关节骨侵蚀引起,因此,探讨RA骨侵蚀的病理机制,延缓或阻止RA骨侵蚀的发生发展,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对RA骨侵蚀早有认识,在《内经》时代就提出“骨痹”的病名,东汉张仲景描述历节病的特点为“身体赢瘦,独足肿大”,后世在症状上更提出了“骨节磋跌”、“鹤膝风”、“鼓槌风”等名称。笔者认为,RA骨侵蚀以肾精不足为本,痰瘀胶结为标,不通、不荣并见为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瘫复汤外熏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偏瘫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瘫复汤外熏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将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以相同中药同服及推拿、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以瘫复汤外熏。疗程15-45天。结果:治疗组总效67例(95.7%),其中痊愈48例(68.6%);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与痊愈例数分别为28(93.3%)、13(43.3%),两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但因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故认为是痹证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周学平教授从"辨证求因"出发,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应重视体质因素、阴血不足的因素、内生之邪、痰瘀病理因素、情志因素等,"审因论治"以求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