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潘桂俊  王惠华  张运  陈瑶 《中成药》2006,28(9):1321-1322
目的:观察丹参片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成丹参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尼莫地平组予以尼莫地平片治疗,丹参组予以丹参片治疗,各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结果:丹参组显效率60%、有效率33.3%、无效率6.7%。尼莫地平组显效率33.3%、有效率40%、无效率26.7%。两组之间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脑血流速度的改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参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团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团队化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门诊健康教育方式,并及时做好各种量表及随访记录。实施1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合格率、遵医服药率、自测体重率、自测血压率、控制摄盐量、死亡率、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基线比较两组人群在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两组除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遵医服药率、心力衰竭知识合格率、自测血压率、自测体重率以及控制摄盐量率、住院率以及MLHFQ量表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团队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为依从性,值得在社区卫生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对社区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评价。 方法 选择社区内符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231例,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112例,给予他汀联合TLC的综合干预;对照组119例,给予他汀治疗及门诊常规的血脂异常知识教育。分别测得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Glu)水平,统计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问卷成绩。 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TC、TG、LDL-C、Glu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只有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Glu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HDL-C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患者TC、TG、LDL-C和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健康知识问卷成绩,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更好,TLC是血脂异常患者治疗的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本社区内各年龄段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了解影响本社区内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主要因素,为将来针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制订干预措施以及更有效的管理社区高血压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选取本社区内3 0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分成A组(35~54岁)、B组(55~64岁)、C组(≥65岁),采用自制的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血压总控制率为36.89%,A、B、C 3组人群血压控制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超重和肥胖、服药依从性差是影响3组人群血压控制率共同的危险因素,而低钠饮食是影响3组人群血压控制率的共同保护性因素.吸烟是影响A组和B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共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94[95%CI(1.16,2.570)]和1.496[95%CI(1.360,1.683)].良好的睡眠质量及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090[95%CI(0.059,0.138)]和0.058[95%CI(0.411,0.819)].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同的社区特点以及影响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在高血压的社区综合干预中应对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数多,社会经济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社区COPD高危人群,筛查社区COPD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痛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客观的评价目前社区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且诊室血压正常的80例高血压病人,予以动态血压检查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显著多于60岁以下的病人(X^2=16.07 P〈O01);使用短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长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X^2=15.89 P〈0.01)。结论大部分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在高血压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诊室血压的控制,还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长效降压药物应作为降压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影响区内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寻找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432位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服药依从性好的为55.79%。服药次数对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6.17 P〈0.01)。而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服药次数对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有影响,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忘记服药和认为疾病已治愈而擅自停药。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促进以及最终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的13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分成A、B、C三组.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进行积极干预并测量血压.分别在干预前后就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高血压病的相关行为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二次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3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A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方面都有提高.C组患者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行为方面都有提高,但血压控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门诊干预能明显提高就诊患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知晓率,中青年这一人群是需要我们重点干预的对象,全科医生应利用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强化干预以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