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成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阳市某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成年病历资料。结果 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阳市某医院急诊科共接诊32 457例成年患者,2016年6 785例,2017年6 854例,2018年6 866例,2019年6 521例,2020年5 431例,2016—2019年的病例数大致平稳,2020年病例数较少。男性17 195例,占52.98%,女性15 263例,占47.03 %。60~74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6.95%。就诊病例中冬季就诊例数最多,占30.34%,18:00~23:59就诊病例比例最高,占30.86%,就诊成年病例中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是排列前5位的疾病,就诊病例中有79.16%的患者在急诊滞留<6 h妥善安排,95.27%的患者在急诊滞留<24 h妥善安排。结论 安阳地区近5年的急诊成年病例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多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冬秋季、晚上是急诊接诊的高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比例最高,仍有部分患者急诊滞留时间过长。因此仍需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作者采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2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是一种最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我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共做253例,其中穿刺成功240例,穿刺失败13例,现将穿刺失败的13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1.1岁,病程1个月~2年,其中L3-42例,L4-54例,L5~S17例。术前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诊断明确。1.2手术方式在透视下或C型臂X线机下进行,患者俯卧位,腹部势枕,常现消毒铺巾,在X线透视下确定穿刺点(棘突椎间盘平面开8~10cm,1%利多卡因局麻),将带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跟痛症的分型方法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跟痛症分为Ⅰ型 (跖筋膜型 )、Ⅱ型(骨内压增高型 )、Ⅲ型 (神经卡压型 ) ,并对这三种跟痛症分别给予跖筋膜切断、跟骨钻孔减压、局部封闭治疗。结果 经过10 0例 134跟的治疗 ,并经 12~ 18个月的随访 ,效果满意。结论 跟痛症是某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不能用单一的发病机制解释和单一的方法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 ,结合其发病机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前方经腹膜外或者胸膜外入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我科诊治的69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女48例,男21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54岁,均患有T11~L3的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伴有椎管发育狭窄或者后纵韧带钙化或者椎管内占位占位,经完善相关检查后,行侧前方经腹膜外或者胸膜外入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JOA评分,评估该术式的治疗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JOA评分RIS分别为90.41%和94.10%,均>60%,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侧前方经腹膜外或者胸膜外入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够有效的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6.
成人腹股沟疝不可自愈,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但手术方式众多,目前尚无循证医学支持的"金标准"术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以来,以其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1],逐渐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选择接受。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和完全经腹膜外补片  相似文献   
7.
离心机转速变慢或时停时转等异常现象,其原因是机内炭刷磨损严重,接触不良所致。现介绍一种自制炭刷修复的方法。一、修配材料一号干电池(用过的也可)拆出的炭芯棒。二、方法1.拆卸切断电源,拆开离心机盖。旋开炭刷孔外螺帽,倒出需更换的带有弹簧的残余炭刷,用剪刀沿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46.7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9例,椎管狭窄16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38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约1.8级。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带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入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方法: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约3×2cm ,彻底刮除坏死骨至软骨下,游离旋髂深动脉至其分枝进髂骨处,切取带髂骨膜的骨瓣约2×1 ×0-5cm ,以血管蒂为轴沿髂腰肌下隧道植入已清除死骨的股骨头骨槽内。结果:术后经2 ~5 年随访,按王岩等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4-6% 。结论:旋髂深动脉解剖位置恒定,变异少,血供充足,血管蒂长,并有相应静脉回流,形成一完整的循环系统,移植后的骨块有直接成骨能力,能加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同时由于开窗减压,骨内压的降低,也为新生骨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术式远期疗效好、方法简单、易掌握、无并发症等优点,对各期患者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目的: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由中国国内13家大中型医院联合参与,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3︰1的比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颈舒颗粒)36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0例。两组受试者按连续4周,每日3次,每次1袋的剂量口服试验药物或安慰剂,分别在服药后第2周和第4周接受访视,主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评分(0~100分),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变化值及变化率,同时复查相关检验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神经根致压物性质(软压迫、硬压迫及混合压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完成研究病例数386例,其中试验组299例,对照组87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359例和12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有299例和91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有358例和117例进入安全性分析集(safety analysis set,SAS)。PPS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基线VAS评分分别为(49.3±7.0)分和(50.1±7.3)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VAS评分较基线的下降值分别为(12.9±13.5)分和(22.7±15.1)分,变化率分别为26.52%±27.66%和45.71%±30.10%,与基线比较,各组的前后差异以及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分析结果类似。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软性压迫者,试验组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方面有效,特别是对于软性压迫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