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结合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结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照组加用常规针灸疗法。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灸疗法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有数据表明,脑卒中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脑卒中后的致残率高达80.0%以上。了解社区脑卒中中医药防治现状,对建立和完善社区脑卒中康复和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们对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防治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脑卒中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社区脑卒中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并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34例发病在1年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疗程为6个月。采用ADL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入组时ADL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与干预1个月时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与干预6个月时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融合了预防、临床医疗、康复等手段,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进行脑卒中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生存状况、治疗模式、中医药治疗的现状等;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及文献综述回顾进行综合防治模式的建立。结果:脑卒中患者对于中医药治疗手段有较大的需求,综合防治模式的建立及评价具有实践的基础。结论:研究建立的社区脑卒中中医药综合防治模式融合了健康教育、预防、临床医疗、康复等手段,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存在致残率高的特点,在急性期经过积极临床救治后,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通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脑梗死恢复期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1],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就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社区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社区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药治疗方案”(中药、针刺或穴位敷贴)。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NIHSS量表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I、改良Rankin、NIHS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患者予内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配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同时辨证选用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9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0.9%,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2.1%;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郁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及胃内饥饿素(ghrelin)表达的变化以及护肝方919糖浆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919糖浆高、中、低剂量组(27、13.5、6.75 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夹尾急性激怒法制作肝郁气滞血瘀证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造模21天。其间监测各组大鼠的摄食量及体质量。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酰基化ghrelin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胃及下丘脑ghrel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胃中ghrelin、生长激素促分泌受体(GSHR)、5-羟色胺2b受体(5-HT_(2b)R)mRNA表达以及下丘脑ghrelin、5-羟色胺2c受体(5-HT_(2c)R)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酰基化ghrelin水平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及胃ghrelin蛋白表达增加(P0.01),胃内ghrelin、GHSR及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胃内5-HT_(2b)R及下丘脑内5-HT_(2c)R 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919糖浆治疗组能显著逆转模型大鼠血清、胃内及下丘脑ghrelin水平的升高(P0.01),下调模型大鼠胃内GHSR mRNA水平(P0.01),上调胃内5-HT_(2b)R及下丘脑内5-HT_(2c)R mRNA水平(P0.01)。结论 ghrelin是肝郁气滞血瘀证的重要物质基础;919糖浆能通过调节模型大鼠脑胃ghrelin通路的异常表达,从而发挥其防治肝郁气滞血瘀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919糖浆干预产后束缚应激小鼠对仔代体质量及血浆Leptin的影响。方法将产后雌鼠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及919糖浆治疗组。各组在束缚应激的同时,919糖浆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919糖浆(27 g·kg~(-1)·d~(-1)),应激组给予等剂量的0.9%NaCl溶液,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3周后断乳,观察仔鼠体质量、血浆Leptin及肝脏Ob-Rb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13、18、23周应激组与919糖浆治疗组仔鼠均出现低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与919糖浆治疗组比较,仔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周龄时,应激组仔鼠较对照组血浆Leptin水平提高,919糖浆治疗组较应激组仔鼠血浆Leptin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周龄时,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仔鼠肝脏Ob-Rb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19糖浆治疗组较应激组仔鼠肝脏Ob-Rb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雄性仔代小鼠比较,肝脏Ob-R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束缚应激导致仔代低体质量与Leptin相关,护肝方919糖浆可通过调节肝脏OB-Rb mRNA来改善Lepti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