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黄的炮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其性味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经 ,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之功效。大黄可以生用、酒炒、酒制、炒炭用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 ,其作用也各有侧重。针对目前临床用药不讲究炮制的现状 ,现将大黄的炮制方法、性状及其作用简述如下。生大黄 制法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 ,大小分开 ,洗净 ,闷润至软 ,切厚片或小块 ,晾干。性状 :呈黄色或棕黄色片或块状 ,中心有纹理 (锦纹 ) ,微显朱砂点 ,质轻 ,气清香 ,味苦微涩。功效 :泻下作用峻烈 ,攻积导滞 ,泻火凉血。酒大黄 制…  相似文献   
2.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茎似箭杆 ,赤色 ,端有花 ,远看如箭有羽 ,故名“赤箭”。天麻之名 ,始见于《雷公炮制论》。1 天麻的形态天麻呈圆形或椭圆形 ,呈扁 ,皱缩而稍弯曲 ,长3~ 1 5 cm,宽 1 .5~ 6cm,厚 0 .5~ 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具环节 ,有点状痕点或膜质鳞叶 ,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 ,全体多纵皱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苞 ,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或为残留茎基 ;另一端有白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瘢痕 ,习称“圆盘底”或“肚脐眼”,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较平坦 ,角质样黄白色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