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纵向研究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一年级小学生体重状态的影响,为生命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针对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收集其当年学校常规体检信息,并回顾性收集其出生和产后随访信息,选取12月龄体格检查信息完整的4 43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时体质量指数(BMI)值及其Z评分的关系,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生体重状态和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时超重和肥胖患病的影响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小学生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BMI值及其Z评分均存在线性关系[β值(β值95%CI)=0.30(0.24~0.35),0.12(0.10~0.15),P值均 < 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人群中均出现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个体。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儿和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是儿童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R=1.31~1.55,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追赶生长会增加适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1.74(1.42~2.14),1.87(1.56~2.26)],且会增加大于和小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3.74(1.04~13.49),3.24(1.62~6.46)](P值均 < 0.05)。在发生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人群中,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会增加儿童一年级时肥胖患病的风险(RR=2.60,95%CI=1.35~5.02,P < 0.01),但不增加超重的患病风险(P=0.13)。  结论  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都具有影响,建议关注大于和适于胎龄儿的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并扩大婴儿期追赶生长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状况及其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8 744名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1日入学,且于2019年10月8日至2020年1月17日进行了常规体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务人员按标准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BMI界定超重肥胖,并回溯收集其出生记录与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婴幼儿期喂养记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出生后1,4,6月龄内是否纯母乳喂养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一年级学生中,超重肥胖率为32.5%(2 843名);出生后1,2,4,6月龄内的婴儿维生素D补充率分别为20.2%,49.7%,66.3%,72.7%,有83.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3年内补充了维生素D。出生后1月龄内补充过维生素D的婴幼儿,学龄初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OR=0.82, 95%CI=0.68~0.9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此保护作用在1,4,6月龄内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尤其明显[OR(95%CI)=0.76(0.61~0.97),0.76(0.59~0.99),0.69(0.49~0.98),P值均 < 0.05]。  结论  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率有待提高,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尤其对纯母乳喂养儿有降低学龄初期超重肥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腰围身高比(WHtR)是反映内脏脂肪和评价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简单而准确的体格测量指标,但WHtR 与NAFLD的关系研究十分有限。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WHtR与NAFLD的关系。 设计:常规体检数据的回顾性分析。 方法:以所有参加上海市闵行区2014至2020年住校学生健康体检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血清ALT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性别和年龄别第97.5百分位数水平定义为疑似NAFLD(简称NAFLD)。基于全国数据提示心血管代谢风险聚集的WHtR作为切点值,以男孩和女孩WHtR分别≥0.481和≥0.456定义为WHtR升高;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分析WHtR升高与NAFLD的关系。通过计算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WHtR升高对NAFLD的区分效果。 主要结局指标:WHtR与NAFLD的关联性。 结果:与WHtR正常组相比,NAFLD患病率在 WHtR升高人群中显著升高(16.2% vs 2.3%, 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在WHtR升高人群中,男孩NAFLD患病率高于女孩(21.6% vs 11.0%,P<0.001),而在WHtR正常人群中男孩和女孩的NAFLD患病率接近(2.3% vs 2.2%, P=0.71)。WHtR升高人群NAFLD的发生风险增加 71%,校正的OR =1.71,95% CI:1.26~2.3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WHtR升高分别能增加男孩77%(OR=1.77,95% CI:1.19~2.63,P=0.005)和女孩69% (OR=1.69,95% CI:1.05~2.71,P=0.005)的NAFLD发生风险 。WHtR升高区分NAFLD的AUC为0.73(95% CI:0.71~0.76),敏感度63.2%、特异度83.4%、阳性预测值16.8%和阴性预测值97.7%。 结论:儿童青少年WHtR升高与NAFLD的发生独立相关;学校和社区等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重点关注WHtR升高的人群,除了血压、糖脂代谢异常以外,还需特别关注NAFLD的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数据,了解呕吐腹泻症状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中的流行特征,为做好校内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新版《上海因病缺课缺勤直报系统》收集2018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呕吐腹泻症状因病缺课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的流行特征和聚集性疫情苗子特点。结果 2018学年第二学期在闵行区的161所学校共监测85 d,因呕吐腹泻症状缺课3 599人天数,缺课率为0.27‰。3月份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最高,为0.35‰,与其他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81.840,P=0.000);不同学段学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68,P=0.000),表现为小学最高(0.34‰)。小学中一年级缺课率最高(0.44‰),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27,P=0.000)。聚集性苗子事件时间分布与缺课率分布一致,但地区分布不同,苗子事件中48.75%的病例是3 d后复课。结论 呕吐腹泻症状是中小学生常见缺课原因,缺课率较高,无法识别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校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重点在于及时报告和呕吐物的规范处置。  相似文献   
5.
了解猩红热在中小学因病缺课特征,为做好校内猩红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学年猩红热因病缺课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全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猩红热上报病例信息匹配分析,了解因猩红热缺课的特征和病例诊断时间与缺课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7学年闵行区共监测170 d,151所学校因猩红热缺课807人(5 441.5人天),缺课率为0.22%≥.缺课率和缺课天数在猩红热高发期(4-6月,11月至次年1月)高于其他月份,病例主要是低年级小学生(99.50%).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平均缺课天数为7.53 d,长于未纳入网络直报的病例(4.75 d).病例确诊时间与缺课时间间隔均值为(0.60±2.63)d,确诊时间至发病时间的间隔均值为(2.71±1.95)d.结论 因病缺课系统及时有效监测到疾病信息,较好反映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校内防控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低年级小学生猩红热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出生后母乳喂养时长对于儿童脂肪重积聚发生时间的影响,为生命早期养育照护和肥胖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入学的6 148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获得1~80月龄时的身长(身高)和体重检查记录,采用自然3次样条函数拟合体质量指数(BMI)的生长轨迹,计算脂肪重积聚时间。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出生后母乳喂养持续时长与脂肪重积聚时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母乳喂养时间为(3.71±3.28)个月。男童母乳喂养时长≤4个月的报告率为69.63%,女童为70.45%。母乳喂养时长与脂肪重积聚时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男童:B值(B值95%CI)=0.16(0.02~0.30),女童:B值(B值95%CI)=0.34(0.18~0.51),总体:B值(B值95%CI)=0.23(0.12~0.34)](P值均 < 0.05)。  结论  母乳喂养时长独立影响脂肪重积聚发生时间,在24月龄内延长母乳喂养时长可能有助于推迟儿童脂肪重积聚时间,从而帮助降低生命后期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状况小学一年级学生生命早期脂肪高峰和脂肪重积聚特征,为寻求干预工作的重点时机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9—12月选取接受学校常规体检的上海市闵行区2 33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类体重状态。回顾性获取研究对象1~80个月的身高和体重检查记录,使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性别拟合该3类人群BMI生长曲线,计算脂肪高峰和脂肪重积聚时间及对应的BMI值。  结果  一年级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6.31%(380名),肥胖检出率为16.09%(375名)。小学一年级时体重状态为肥胖的儿童,生命最初80个月内BMI拟合值持续高于小学一年级时体重状态为超重或正常的儿童。不同体重状态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脂肪高峰发生时间均为9月龄,但超重与肥胖的小学生在脂肪高峰时的BMI值高于同性别的正常体重小学生。小学一年级正常体重儿童的脂肪重积聚发生时的月龄为72个月,超重男童为52个月,女童为55个月;肥胖男童为22个月,女童为23个月。小学一年级时正常体重的儿童,其脂肪重积聚时的BMI拟合值也小于小学一年级时超重或肥胖的儿童。  结论  不同体重状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脂肪高峰月龄趋于一致,但脂肪重积聚月龄却存在差异。肥胖小学生的脂肪重积聚时间明显提前,脂肪重积聚时的BMI值也高于其他体重状态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上海市闵行区青春期女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3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北和中片各选取1所初中,将其新入学的预初女生共386名纳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并收集其尿样及血样以检测尿碘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ubertal Development Scale,PDS)评价研究对象青春发育分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尿碘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63.57(106.57,232.96)μg/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几何均值分别为0.29 mU/L、0.26 nmol/L、0.68 pmol/L、1.18 pmol/L,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均值为91.64 n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偏高率为6.22%及4.15%。TGAb和TPOAb均偏高率为3.68%。青春发动期和青春后期TT4水平均低于青春前期(OR值分别为0.47,0.43),肥胖女生具有较高的TT3水平(OR=9.08,95%CI=1.52~54.07);运动时间增加(0.5~1,>1 h/d),FT4水平增高(OR值分别为2.45,2.19)。TGAb和TPOAb同时偏高者中TSH水平较高;TGAb偏高TPOAb正常的学生中,TT4和FT4水平较高。  结论  碘适宜地区青春女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青春期发育、肥胖和运动相关;TSH、FT4和TT4水平与TGAb、TPOA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间上海市闵行区6~18岁年龄段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为制定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6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6~18岁的学生利用2014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营养不良类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2010—2016年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不良的类型以单纯消瘦为主,但是13~18岁男生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3.5%升高到了2016年的7.8%,13~18岁女生组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1.3%升高到了2016年的3.9%。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的营养不良总体控制较好,但是13~18岁组的消瘦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应依托闵行区医教结合工作,与学生的超重肥胖控制工作相结合来改善该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了解闵行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更好的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法进行抽样,于2018年9-11月抽取闵行区15所中小学校的1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及格率为48.17%,小学组和中学组的知识及格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8.08,6.45,P值均<0.05).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校园恋爱、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均较为宽容;大多数青少年都赞成积极学习避孕知识、积极预防性传播疾病、经常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有16.89%的青少年谈过恋爱,其中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0.94%.小学组男生从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从广播电视、家庭教育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低于女生(P值均<0.05);中学组男生从社区宣传、医生专家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均高于中学组女生,从家庭教育中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低于女生(P值均<0.05).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青春期心理发育等方面.结论 闵行区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欠佳.各部门应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需求特点,开展适时适度、全面科学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