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取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接种培养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面高低不平,有伪足样短突。前端伸出4根前鞭毛,稍后伸出一根后鞭毛与波动膜平行向后延伸。轴柱从虫体后端伸出形成尾突。 通过Honigberg、杜之鸣等和本文的观察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认为后鞭毛与波动膜并行,向后延伸。否定过去认为后鞭毛构成波动膜外缘的说法。波动膜长度与虫体比例,似与虫体形态变化有关。虫体伪足似与扩大营养吸收面有关。未见胞口,但体内有时可  相似文献   
2.
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由毒隐翅虫(Paederus)引起的急性条状或片状红色水肿皮肤病。国外多称为线状皮炎。国内过去常称为隐翅虫皮炎,六十年代在四川始有病例报道,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广西等省均有毒隐翅虫皮炎病例的发现。今年7~8月份,在广州市郊区先后发现毒隐翅虫皮炎的病例较多,现将资料较完整的72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低温保存丝虫微丝蚴和第三期幼虫的报告,但未见有低温保存成虫的报告。为进行人体盘尾丝虫治疗等的研究,本实验用液氮低温保存牛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osa)获得成功,并可长期保存和运输活成虫。牛盘尾丝虫雄虫取自自然感染牛体颈韧带的结缔组织中,先培养于RPMI 1640的培养液中,其中含有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和0.25μg/ml两性霉素B,以及10%灭活小牛血清(IFCS)。低温保存的方法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4.
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比重与粪便漂浮法和沉淀法的检出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测定了蛔虫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蛲虫卵、鞭虫卵、犬钩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贾第虫包囊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6.
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ralis)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在四川、浙江、福建、江苏及北京等地曾有过调查报告,其感染率多在50%以上。为了解广州地区人体的感染情况,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和方法 驻广州地区某汽车连部分指战员27人,广州某大学学生35人及教职员工38人,共100人;年龄14—50岁。 用牙签刮取牙龈、龈袋及牙基部的牙垢,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盖以18×18mm的盖玻片进行检查。先用低倍镜(×10)寻找,找到后再用高倍镜(×40)进行观察。每个受  相似文献   
7.
了解蛔虫排卵的数量,可推算蛔虫感染者体内寄生虫数,表示人群感染度及考核驱蛔药物的疗效,在临床及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我们在研究枸橼酸哌哔嗪驱蛔疗效中,对蛔虫排卵量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学原虫所引起的原虫病,仍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其中三种为原虫病(疟疾、利什曼病和锥虫病)。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的原虫病发现。因此医学原虫的研究,仍为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有关医学原虫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诊断的研究。(一)医学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疟原虫我国疟疾发病率近年来虽有下降,但某些局部仍有回升和暴发性流行。为了防治疟疾,国内外开展了疟原虫各个时期的体外培养,并在培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莱姆病也称莱姆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该病于70年代中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老莱姆镇首次发现并命名。莱姆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调查,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本病流行和病原体存在。国内已近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病例报告或查到病原体。由于该病晚期致残致畸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广大医防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和重视,现将其流行与传播、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并殖吸虫的扫描电镜研究日益广泛,其中以成虫的观察研究较多,而后尾蚴扫描电镜的观察,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广东地区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扫描电镜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为了了解其后尾蚴的超微结构,我们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材料和方法从广东省和平县热水公社捕捉的锯齿华溪蟹的肌肉中收集囊蚴,饲喂小犬获成虫证实为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将囊蚴脱囊获得后尾蚴,清洗后经过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梯度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临界点干燥,喷金,日立S-450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