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国莲 《当代医学》2007,(19):114-115
目的 通过比较肛温、腋温、耳温三种不同方法在婴幼儿体温测试中的差异,以寻求一种简便、准确而安全的婴幼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对本科100例住院婴幼儿,分别测量肛温、腋温、耳温,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婴幼儿肛温、耳温高于腋温,相差分别为0.7±0.5 ℃、0.6±0.6 ℃(保留一位小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温、耳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温测温法是婴幼儿体温测量较为简便、安全、实用而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妇儿病区护士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直接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个妇儿病区的护士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次进行研究。结果:自2008年9月22日至11月21日,5个妇儿病区共观察了234个白昼工作时间段,观察到了3370次手卫生实践机会,其中需采用皂液加流水洗手1250次(37.09%),可用含醇手消毒剂搓手2 120次(62.91%),5个妇儿病区的平均白昼工作中需实施手卫生的频次为14.4±6.6次/小时(95%C I:13.6~15.2次/小时);5个妇儿病区间的手卫生频次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有统计学意义(F=256.508,P=0.000);5个病区间的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高低,经相关性分析,无显著联系(r=-0.040,P=0.544)。结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儿病区护士平均白昼工作时间,手卫生理论频数为14.4±6.6次/小时(95%C I:13.6~15.2次/小时);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与科室业务性质有关(P=0.000),和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无关(P=0.544)。  相似文献   
3.
<正>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引起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紊乱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导致危重症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还需要在治疗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1]。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引起的致死率高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2]。肺孢子菌肺炎发病无季节、性别、种族差异,与年龄及免疫功能受损类型或原因有关。本次研究总结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感染耶氏肺孢子虫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张敏  沈国莲  钱飞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64-1868
目的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法分析儿科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优化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纳入2019年9—11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患儿共计204例次。按照患儿转运过程是否发生SpO2下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制定可能影响患儿转运过程中发生SpO2下降的各项因素调查方案。转运全程跟踪记录各项可能影响因素并进统计分析。 结果 (1)危重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SpO2下降率为60.29%,转运过程中发生SpO2降低时间以转运开始5 min内为主;(2)可能影响危重患儿院内转运SpO2下降相关因素有:年龄、BMI、基础疾病、PEWS评分、血压、呼吸频率、转运护士年资、转运过程有无主治医生协助、转运路径、转运距离、转运过程意外事件、转运时间(P<0.05);(3)患儿年龄在0~6岁、呼吸系统和(或)神经系统疾病、PEWS评分为出现3分项目、转运护士年资<3年、转运路径、转运过程意外事件为危重患儿院内转运SpO2降低的高危因素。 结论 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以患儿病情严重及转运过程效率低及防护措施不当为主,通过转运流程改造、强化转运人员培训及谨慎评估危重患儿院内转运风险等各项措施,提高转运效率及加强防护效果,提升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敏  沈国莲  陈钰欣   《护理与康复》2020,19(10):5-9
目的观察基于指南的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循证实践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中得到的相关最佳证据应用到儿科病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的护理实践中,以渥太华证据转化模式为指导框架,通过研究场所的现场评估、团队讨论构建循证策略和实践方案、循证方案临床实践以及对实践效果的系统审核和过程反思4个阶段的临床实践,比较循证护理实践前后护士对循证实践方案中各临床审查指标的依从性,护士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穿刺时间以及患儿家长对血管可视化技术使用的满意程度。结果循证实践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护士静脉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由82.98%提高到91.91%(P<0.05),留置针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基于指南的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循证实践可提高儿童静脉留置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陈培佩  沈国莲  冯亚男 《浙江医学》2014,(22):1885-1886
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系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1],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的最常见的病因[2]。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和评价药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优劣的标准,分为基础HUT(BHUT)和药物HUT(SNHUT)[3]。现将我科对51例晕厥患儿HUT中的护理介绍如下,旨在为临床加强试验的安全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猫抓病(CSD)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小儿,多有被猫抓或咬伤史,或与猫有密切接触史[1].  相似文献   
8.
沈国莲 《当代医学》2007,(10):114-115
目的 通过比较肛温、腋温、耳温三种不同方法在婴幼儿体温测试中的差异,以寻求一种简便、准确而安全的婴幼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对本科100例住院婴幼儿,分别测量肛温、腋温、耳温,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婴幼儿肛温、耳温高于腋温,相差分别为0.7±0.5 ℃、0.6±0.6 ℃(保留一位小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温、耳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温测温法是婴幼儿体温测量较为简便、安全、实用而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猫抓病(CSD)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小儿,多有被猫抓或咬伤史,或与猫有密切接触史。猫抓病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以局部皮肤损害及淋巴结肿大或化脓为特征,极少数可以并发血管瘤、脑炎、视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危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家庭饲养宠物的增加,猫抓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