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医医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状态患者103例,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 (n=52) 和西医组 (n=51)。西医组:给予患者多巴 丝肼片和盐酸舍曲林片治疗;针刺组:在西医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 评分、YALE-BROWN 强迫量表 (YBCS) 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和西医组治疗后UPDRS、YBCS、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针刺 组治疗后 UPDRS、YBCS、HAMA、HAMD 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3.779、3.180、6.200、5.483, P<0.05);针刺组强迫状态改善率、帕金森病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4.118、4.471,P值均 <0.05);针刺组和西医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 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状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疗效,且安全性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味温胆汤联合利多卡因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Lermoyez综合征患者接受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3 d以及加味温胆汤口服治疗2周,随后进行4周的随访。对治疗后的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和听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听力显著好转3例(15%),有效9例(45%),无效8例(40%)。16例(80%)患者的耳闷胀感减轻(好转),4例(20%)无变化。17例(85%)患者的耳鸣减轻(好转),3例(15%)无变化。眩晕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65%(13/20)的患者达痊愈,35%(7/20)的患者的眩晕基本得到控制。结论 :加味温胆汤联合利多卡因治疗Lermoyez综合征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帕金森病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加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Ⅱ及第Ⅲ部分评分、便秘症状积分、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便秘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UPDRS第Ⅱ部分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UPDRS中第Ⅱ部分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9~80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针刺经穴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A组选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和曲池穴,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 30 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TCI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均行PCIA.记录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组维持时间延长、维库溴铵、异丙酚、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显效时间、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结论 针刺经穴可延长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的维持时间,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经穴组(针刺经穴复合全麻组)、非经非穴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全麻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电针刺激,直至术毕。应用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结果三组的肌松效应中显效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穴组的维持时间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全麻组比较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经穴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延长肌松药的维持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8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完成研究的67例病人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针刺组32例与针刺联合rTMS组35例。所有病人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及针刺治疗,针刺联合rTMS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中枢静息期(CSP)。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针刺联合rTMS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CMCT、C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不同针刺麻醉方法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B组为非经非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C组为全麻组。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前、术毕2 h、术后第1天、第3天各采集1次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结果:术后2 h与术前比较3组CD3+、CD4+、CD8+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与术前比较3组均高于术前,但经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3组CD3+、CD4+及CD4+/CD8+比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穴针刺复合全麻能提高痛阈,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及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