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Manuel介绍的双侧唇裂修复术式,修复9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个手术的优点是,具有较完美的对称唇部外形,能获得较深的唇沟,避免了前庭瘘的出现。同时对手术的适应证,口轮匝肌重建的标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菌斑显示剂在轻中度牙周炎稳定期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病例,预防早期种植体周围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轻中度牙周炎稳定期病例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1年种植修复后的牙周维护,期间在患者进行口腔自我维护中使用菌斑显示剂,观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结果:种植修复后1年内两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3.6%和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0.031,P<0.05)。结论: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及良好的菌斑自我控制可以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图研制可注射型热敏仿天然骨材料,测定其理化特性,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体外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模型上。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载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活性率及相变温度。将载ALP、载钙离子(Ca^24)和磷酸盐(Pi)3种脂质体与β-甘油磷酸盐(β-glycerophosphate,β-GP)混合制备矿化液,观测矿物质的形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曲线;将I型胶原与以上矿化液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应用于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根尖周围,根管充填并统计分析。结果:载ALP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25.1%,平均活性率为16.5%,相变温度为37.3~40.1℃,峰值为39.2℃;与未加ALP者相比,所得矿化物形态和Ca/Pi比与天然骨中矿化物更接近,红外光谱曲线表明其为羟基磷灰石;体外模型显示该复合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托根充材料,预防超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椅旁操作时间短、程序简单、固定效果佳的粘接系统在外伤牙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伤松动牙患者78例共计139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71颗忠牙,采用正畸用光固化玻璃离子粘接剂+麻花丝固定,对照组68颗患牙采用全酸蚀粘接树脂+麻花丝固定,固定2-4周时去除固定装置。拆除固定装置6个月后复查,对患牙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拆除固定装置6个月后实验组成功率92.9%,对照组成功率91.2%,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用光固化玻璃离子粘接剂+麻花丝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和稳固性可达到全酸蚀粘接+麻花丝树脂固定的水平,但前者操作简单,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双侧唇裂的修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325000)方一鸣,汪春仙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较多,但很少一次手术即可收到完善的修复效果,为寻求理想的修复术式.我们自1990年以来,采用了Manuel[1]介绍的双侧唇裂修复术式,修复双侧唇裂7例,...  相似文献   
8.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表现关节运动障碍,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出现关节区以及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弹响和杂音等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复杂,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牙冠过短或缺损至龈下的患牙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松动度≤Ⅰ度,牙冠折断至龈下≥3 mm的前牙52颗,对患牙完成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及根向复位瓣手术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常规桩核冠修复。结果:所有患牙术后获得足够的临床冠长度,残根断端产生有效的箍效应。术后对患牙进行跟踪随访,患牙龈缘色泽正常、高度与邻牙相协调、全冠边缘密合。患者对患牙的功能、美观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外伤前牙的成功修复有重要意义,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术的细节及修复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