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胆石成因机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背景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与地理和地域有关,美国人约有10%~15%患有胆石病。在拉美国家发生率更高,成人女性高达5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2.
1引言糖尿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的β细胞破坏,使胰岛素绝对缺乏,产生一系列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1]。胰岛素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效,然而,1型糖尿病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胰岛细胞移植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最有希望能够治愈糖尿病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就重点讲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构建成熟稳定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体重一致的广西巴马小型猪2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各10只。在获取供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切除左半肝并保留肝中静脉主干。受体采用经典原位非静脉-静脉转流法行小体积肝移植。记录受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受体无肝期时间。观察移植术后2周存活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5~7h,平均6h;供肝热缺血时间2~3min;冷缺血时间(116±16)min;无肝期时间(35±4)min。术中小型猪均无死亡。10只受体猪中,2只死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只于术后10h死于肝断面出血,另1只于术后2d死于切口疝。其余8只受体猪皆存活超过2周,2周存活率达80%,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供体手术中切除左半肝并保留肝中静脉主干,受体采用经典原位非静脉-静脉转流法行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构建是可行且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受体CDl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以探讨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SD大鼠→SD大鼠原位100%(Ⅰ组)、50%(Ⅱ组)、30%(Ⅲ组)体积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于门静脉重新开放后1、3、6、12和24 h检测各组受鼠门静脉内毒素的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Ⅰ、Ⅱ组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血症高峰出现在术后1 h,随后下降,Ⅰ组在术后3 h接近正常,Ⅱ组在术后12 h接近正常;Ⅲ组高峰出现在术后6 h,在术后24 h接近正常.Ⅰ、Ⅱ、Ⅲ组再灌注后CD14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都在再灌注后3 h达到高峰,后渐下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原位100%、50%、30%体积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内毒素血症,供肝体积越小术后受者内毒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利用双色球随机发将其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较小切口切除术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稳定、理想的大鼠30%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 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非动脉化30%体积肝移植模型,对100只SD大鼠施行50例30%体积肝移植(10例前期操作,不列入统计),对手术操作技巧和细节、术后存活及原因等进行探讨.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40/40),术后1周、2周存活率均40%(16/40),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失代偿、胆管梗阻或胆漏、肝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叶坏死和腹腔感染等.结论 30%体积肝移植模型改进后供肝残面出血率低,机械损伤小,供肝再灌注色红均匀,存活率好,可作为小体积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and ideal model of 30% size graf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Methods The model of 30% size graf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vivo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male SD rats according to Kamada's two-cuff method.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ditails, and survival rate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successful surgery was 100% (40/40). The one- and two-week survival rate both were 40% (16/40), and the causes of deaths included liver function decompensation, bile duct stenosis or bile leakage, thrombosis of super inferior vena cava, liver necrosis and celiac infection.Conclusion Improved model of 30%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d a low hemorrhage rate of residual liver surface, reduced mechanical damage in small-for-size graft, high success rate and survival rate, and was an ideal animal model on the study of experiments related to the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桃仁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桃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大黄-桃仁低、中、高剂量组灌胃0.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的胆道并发症(BC)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肝移植中心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实施的42例LDLT的临床资料,对LDLT术后BC的发生进行总结和分析。统计LDLT术后BC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结果 42例LDLT其中出现BC 16例(A组),未出现BC 26例(B组),BC的发生率为38.1%。A组与B组LDLT患者在右半肝和左半肝所占比例(50% vs 9.1%)(P=0.044)、有无动脉并发症所占比例(70% vs 28.1%)(P=0.045)、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P=0.048)、无肝期时间(P=0.037)、移植物受者体重比(graft weight/recipient weight,GWRW)(P=0.04)及GRWR≥1(P=0.029)等6个因素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DLT术后BC的发生率高低与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手术方法的改进,缩短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有关,还与左右半肝比例和GWRW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