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治则学”的体系结构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正治反治、因势权变、调节平衡、防微杜渐等在内。以上这些是否都能算到治则的范畴,有待进一步商榷。以实际情况而论,我认为,临床处方用量的法则,即“方制”问题,亦该属于治则学  相似文献   
2.
一、校勘部分1.第35页,风半身不遂候:“诊其脉寸口沉细……”校勘:“脉,原无,从《外台》补。”鄙见以为,校出即好,无需补。因所“补”并无积极意义。“诊其寸口”,文词简洁可读。如果然认真的话,则其后许多不同之处均应分别校出或补或改才是正理,然而又做不到这样。例如此段依次,“脾胃既弱”“名曰阳内之阴”,“病若悲伤不乐”,“则偏不随”,“不可治也”等等。若从《外台》校,则无“胃”,无“曰”,“内”为“中”,无“病”,无“偏”,“治”作“疗”(避唐高宗讳),无“也”等等。“校勘”很少能一一校出。难免给人以失之粗疏印象,亦有背“校勘”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汤原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下称《金匮》)。而二书对此方证治之叙述极为简单。《伤寒论》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金匮》同)“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载:“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由于原文过于  相似文献   
4.
一、稿本流传经过高学山,字汉峙,清朝浙江会稽人,生平无可考,所谓“事迹无传,声名莫述。”(该书同治壬申陈锡朋序)著有《高注金匮要略》,早由王邈达先生于二十余年前付印发行,注辨精详,多所独见,已足征其学术精良,渊源有自。复有姊妹篇《伤寒尚论辨似》一书(下称《辨似》),系取喻嘉言《伤寒尚论》逐条辨其是非,指陈得失,褒扬蕴奥,独造精微。陈锡朋称其“是诚仲景之素臣也”,洵非溢美。其书也由王邈达先生以所  相似文献   
5.
在健康皮肤上因色素脱失形成白色斑状,现在通常叫做寻常性白斑,相当于中医学上的“白癫风”。根据中医学理来看,乃是由于“风邪搏于皮肤,气血不和所生”。按此病亦有发痒的,有人叫它“白駮”。如果吃荤腥等发风物,痒感便会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典籍浩繁如海,许多文献或因古奥,或因散佚,给普及学习和深入研究,造成很大障碍,所以须待整理。建国以来,国内学者从事于兹者颇不乏人,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不必为贤者讳,其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今不避吹求之诮,就管见略举数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津中医学院的高文柱同志既编《小品方辑校》(1983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社),复有“《小品方》研究”(附“辑校”后)。前者存在问题甚多,我已撰文评述;后者不惟无补于《小品方》成书时代的考定,且因论证本身存在错误,反会引起混乱。兹特商榷于次: 一、关于郭璞与《小品方》问题高氏论证之一,就是郭璞曾经写过并被《小品方》引用资料而早已失传的《玄中记》,因之由郭  相似文献   
8.
中医病因学以“风”为百病之长。它的提出源子人类的生活实践,但其名称沿革及对医学影响,有着深化渐进过程,本文循其历史轨迹作一探讨,以见中医病因学的发明其来有自,并非仅凭思辩臆造。《金匮要略》开篇说;“夫人禀五常,因风  相似文献   
9.
10.
整理校释古医籍是振兴中医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有不少新校释的古籍出现,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刊拟分两期全文刊载汤万春同志对《诸病源候论校释》一书的商榷文,以期通过争鸣提高校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