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 [篇题解释] 本篇主要阐述了脏、腑的功能及区别,纠正了当时对脏象的错误认识,讨论了寸口脉能主五脏的道理。它的讨论方法有别于《素问·六节脏象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等。即吴昆所说:“言五脏别有所论,不在常谭(同谈)之例也。”故以“五脏别论”名篇。别,区别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腹泻:中医所言腹泻包括西医以泄泻为主症的许多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无不由于脾胃,故治疗重点以调理脾胃为主,助以利湿。根据证候表现,临床可分为以下几型。1.伤食泻证候:腹胀腹痛,大便泄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腐臭或状如败卵,口臭纳呆,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  相似文献   
3.
<正> 痹,闭塞不通之意。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壅滞经络,血气运行不畅而致。因本篇系统的论述了痹之病因、病理、分类、证候、治法及预后等,故名痹论。吴崐注:“篇内悉详诸痹之证。”又高世栻说:“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有风寒湿三气之痹,有皮肌脉筋骨,五脏外合之痹,六府有俞,五脏亦有俞;五脏有合,六府亦有合,故有五脏六府之痹。荣卫流行,则不为痹,痹之为病,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举而论之,故曰《痹论》。”  相似文献   
4.
5.
<正> 〔篇题解释〕调,和顺也。逆调,即逆其和顺,不协调之意。人身之阴阳水火、营卫气血、表里上下,和调为顺,失调则病。本篇所讨论的内热、内寒、肉烁、骨痹、肉苛诸证以及由于经脉脏气逆调所致的气逆喘息等病证,主要是由于阴阳水火、营卫之气逆调所形成的,故以“逆调论”名篇。正如高世栻所说:“调,调和也;逆调,逆其寒热水火荣卫之气,不调和也。寒热逆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调,则为肉烁、为挛节。荣卫逆调,则为肉苛。脏气逆调,则为息喘也。”又吴(?)注:“逆调者,逆于调摄而病,兹乃论其致病之由也。”  相似文献   
6.
<正> [篇题解释] 本篇论述了瘖、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瘴、胆瘅、厥、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理、症状、治法及预后。因所载诸病异于一般的疾病,故名“奇病论”,正如吴昆所说:“奇病,特异于常之病也。”  相似文献   
7.
人体健康依赖气血和调。人到老年,形体结构、功能和精神心理皆逐渐老化,而工作、生活环境渐趋安逸。如果失于养生,易致气脉凝滞,百病丛生。若能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重视精神调节,保持气血和调,就能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 [篇题解释] 本篇从生理、病理等方面,对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经脉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进行了论述,故以“太阴阳明”作篇名。高世栻注:“太阴,脾土也。阳明,胃土也。胃纳水谷,借脾气运行,充于腑脏,而经脉以和,四肢以荣,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为太阴阳明论。” [本篇主要内容] 一、论脾胃的表里关系及脾胃因阴阳、虚实、逆从、内外的区别而发生的疾病也不同。二、阐述脾主四肢、旺于四时的道理。三、强调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生理功能及脾病的病机和病侯。以下分兰段讨论: [原文]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