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ZT胶行兔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ZT胶:碘油(1:1)混合物组,B组为ZT胶:碘油(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对各组门静脉左支进行SPVE,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ALT、AST)的变化,术后30d右肝重/全肝重、全肝重/体重。结果SPVE后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呈一过性升高;栓塞后肝左叶萎缩、纤维化,肝右叶代偿性增生肥大.右肝重/全肝重B组为69.41%,而C组为39.00%。统计学分析显示,B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ZT胶:碘油(1:2)混合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门静脉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3.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理确诊的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13例淋巴结转移癌比较。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情况分为五型,以Ⅲ型(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周围脂肪层闭塞,53.4%)及Ⅳ型(大于2cm的大单房,44.5%)最多见,其中单纯型28例,混合型17例。增强CT可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确诊的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与13例淋巴结转移癌(均为病理确诊)鉴别。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淋巴结肿大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问隙的情况分为五型,以Ⅲ型(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周围脂肪层闭塞,53.4%)及Ⅳ型(大于2cm的大单房,44.5%)最多见,其中单纯型28例,混合型17例。增强CT可反应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 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应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报告了滕州市连续五年对蝇类监测结果。采用笼诱法和网捕法定时、定点、捕获蝇类5科32属57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次为家蝇、厩腐蝇。每年3月可见蝇类活动,12月上旬消失。对照区6月份数量上升高峰,8月份再度升高;而灭蝇区则6月份高峰被压低(与对照区相比),8月份高峰被抑制未能出现。灭蝇区与对照区真住区性蝇类的构成比和密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半住区性蝇类无差异。五年监测结果,灭蝇区比对照区的总密度下降了77.15%。  相似文献   
8.
9.
介入病房的作用及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1年3月成立了介入病房。五年来,我们采用与其它科共一个病区、一个护士站的方法,开设了12张病床,共收治病人2060人次。其中男性1825人次,女性235人次。年龄在5~77岁之间,平均41.7岁,病种以肿瘤及血管疾病为主。病床利用率为97.6%,平均住院日10.5天。我们在介入病房的作用及管理上有几点体会,现作一介绍。一、介入病房的作用(一)有利于介入病人的收治介入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临床医生对介入的认识尚不足。未成立介入病房时,介入治疗的病人主要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ISOLA钉棒系统重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后腰椎-骨盆连续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43例侵犯S1、2的高位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同顾性研究,所有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双侧或单侧ISOLA系统腰椎-骨盆的连续性重建.其中单侧重建者11例(25.6%),双侧重建者32例(74.4%).[结果]43例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共33例(77.1%).术后34例(79.1%)经12~62个月随访,5例脊索瘤患者复发,29例得到良好局部控制.术后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1例出现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国际保肢学会(ISOLS)评分功能优良率26例(76.5%).[结论]对于高位骶骨肿瘤,采用ISOLA钉棒系统重建其切除后腰椎-骨盆连续性的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固定确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