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宫腔内水囊压迫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PP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0~2020-08我院76例剖宫产术中iPPH患者,其中单一组38例接受宫腔内水囊压迫治疗,联合组38例采用宫腔内水囊压迫+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总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恶露时间、子宫切除、子宫复旧、产褥感染情况及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结果:联合组总出血量少于单一组,止血时间、手术时间、恶露时间短于单一组,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率0.00%、5.26%低于单一组15.79%、23.68%,子宫复旧率94.74%高于单一组71.05%(P<0.05);术后24h两组S/D、RI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Lynch子宫缝合术+宫腔内水囊压迫应用于剖宫产术中iPPH患者可快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产褥感染风险,促进子宫恢复,且对子宫血循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毕晶晶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81-1082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血清孕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实验组在口服黄体酮胶囊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不良反应出现率、保胎率、止血所需时间、腹痛缓解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孕酮水平、保胎率高于对照组[(67.21±3.27)mmol/L>(55.87±3.22)mmol/L、90.00%>66.67%];腹痛缓解所需时间、止血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3.21±1.02)d<(7.22±1.57)d、(3.54±1.18)d<(7.03±1.87)d;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6.6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黄体酮胶囊相比,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仅利于提高血清孕酮水平,更利于提升保胎率,对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和改善不良母婴结局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穿刺及抗生素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0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穿刺排脓+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穿刺排脓+抗生素治疗+中药煎服,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1.53%),P﹤0.05。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乳头皲裂恢复正常时间等治愈指标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穿刺及抗生素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及胎膜Rab蛋白7b(Rab7b)、Smad同源物3(Smad3)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94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正常分娩的孕妇64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GBS携带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膜组织中Rab7b表达,免疫印迹法(WB)检测Smad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GBS检出率为34.04%,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5.62%(P<0.05); Rab7b蛋白在两组孕妇胎膜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研究组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24±0.15)低于对照组(t=12.888,P<0.001);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在研究组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CRP在研究组中测定阳性率为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18.75%(P<0.05)。结论 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中Smad3含量呈低表达,血清中CRP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维生素D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硫酸镁)、联治组(75例,维生素D联合硫酸镁).比较两组的血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脐动脉阻力指数、母婴不良结局、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治组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5种核碱丙氨酸,探讨其细胞毒性及机制。方法 用丝氨酸-内酯亲核开环方法合成 5种核碱丙氨酸,用MTT法检测它们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和大鼠肝癌细胞RH35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它们对上述BLR-3A和RH35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的影响,用Real-time PCR检测它们对上述两种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1-尿嘧啶-L-丙氨酸、1-胸腺嘧啶-L-丙氨酸、1-胞嘧啶-L-丙氨酸、9-腺嘌呤-L-丙氨酸和9-鸟嘌呤-L-丙氨酸等5种核碱丙氨酸。其中,1-胞嘧啶-L-丙氨酸和9-鸟嘌呤-L-丙氨酸对RH3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显著低于对BRL-3A的 IC50 值,它们促进RH35凋亡的作用显著强于对BRL-3A作用,它们促进RH35凋亡相关基因CASP3、CASP9和Bax的表达上调幅度,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CNA2和PCAN的表达下调幅度和抑制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幅度均显著高于对BRL-3A作用。结论 1-胞嘧啶-L-丙氨酸和9-鸟嘌呤-L-丙氨酸通过显著抑制RH35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促进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其活性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