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硫化氢是机体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之一,其在胃肠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极为旺盛,在胃肠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也十分复杂。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硫化氢和胃肠道相关的研究文献,提出硫化氢在胃肠道内发挥着“双相”调节作用,低浓度下可促进胃肠道功能,而高浓度下则损害胃肠道。硫化氢供体药物或硫化氢代谢调节剂通过恢复硫化氢代谢稳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并通过硫化氢相关的肠生物轴将药物作用范围扩大到全身组织;同时,药物可因性质不稳定、局部剂量过高、药理效应偏强等原因,使硫化氢代谢偏离稳态,从而诱发毒副作用或将治疗作用逐渐转化为毒副作用。相关认识可为硫化氢生理病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硫化氢相关药物研发及其毒、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析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所含元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芡实中含有22~26种无机元素,其中铁(Fe)、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和钴(Co)为人体必须微量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和磷(P)为人体必须常量元素。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因子,用来对不同产地芡实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38828F1+0.25603F2+0.07617F3+0.06860F4+0.04868F5,结果以江苏高邮、湖南湘西、江苏苏州的芡实样品综合排序较前。结论:ICP-OES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可靠方法,并为芡实的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炎退热合剂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采用多次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2 mg·kg~(-1)),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3 g·kg~(-1))、中剂量组(6 g·kg~(-1))、大剂量组(12 g·kg~(-1))。各组灌胃给药,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2 h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2、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PBS磷酸缓冲液进行肺灌洗,检测灌洗液中的IL-6和TNF-α水平。取左肺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消炎退热合剂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右上叶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IL-12、IFN-γ、IL-10和IL-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泡灌洗液中,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消炎退热合剂大剂量组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消炎退热合剂大剂量组小鼠肺泡间隔仅局部有轻度增厚,轻度炎细胞浸润,无出血。结论:消炎退热合剂能有效降低LPS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4.
UPLC-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浮萍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修和  吴启南  蒋征  吴达维  王红  邵莹 《中草药》2015,46(21):3253-3257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浮萍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产地样品中9种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Amide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0.1%甲酸的水(A)-0.1%甲酸的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 m L/min;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9种核苷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8 9,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5%,加样回收率在94.4%~101.9%,RSD在1.73%~3.58%。不同产地浮萍药材中9种核苷在组成和量上均有差异,其中2′-脱氧尿苷、2′-脱氧肌苷在13个产地样品中量均较低,以胞嘧啶最低;尿苷、肌苷、黄嘌呤量较高;13个产地中安徽黄山浮萍中9种核苷总量最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浮萍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规格商品丹参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商品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20批不同产地的商品丹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收集自浙江、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四川等不同产区栽培及野生丹参20批。采用Waters x BridgeTM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3%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通过DP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20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上述9种有效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为95.13%~101.35%。从产地看,河南、山东产丹参质量最优,四川丹参品质亦佳,河北、江苏、浙江产者次之。直接购自丹参药材产地者,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购自药房者。结论:不同规格商品丹参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山东、河南丹参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成分含量较高。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9种有效成分含量,可更加全面地评价商品丹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中成药沙棘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多成分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柰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365 nm,以槲皮素为内参物计算异鼠李素和山柰素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专属性好;与外标法对比,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耐用性好。结论 优化的薄层色谱法与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沙棘颗粒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芡实正丁醇部位的聚酰胺柱分离组分对H_2O_2损伤的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的预防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株,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H_2O_2损伤细胞8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芡实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分别作用于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试剂盒测定细胞液中SOD活力、MDA含量,RT-PCR检测细胞内APP、BACE-1、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芡实正丁醇部位50%、70%、95%乙醇的洗脱物均能显著改善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5),70%、95%乙醇的洗脱物均能显著增加细胞液中SOD酶的活力,减少MDA的释放(P0.05),下调GSK-3βmRNA表达量(P0.01)。结论芡实正丁醇聚酰胺柱70%、95%的乙醇洗脱物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SOD酶活力、减少MDA释放、抑制Aβ累积相关的GSK-3β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淡竹叶及其常见伪品鸭跖草药材红外图谱为依据,分别通过一维红外光谱分析,二阶导数光谱分析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的多级鉴定,寻找淡竹叶及其伪品的差异。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11个批次淡竹叶红外图谱为依据,计算并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并对其红外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各产地淡竹叶的相似度。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多级鉴定,可有效区别淡竹叶及其伪品;通过双指标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方法,分组结果趋势一致,可有效区分淡竹叶来源产区和品质差异。红外光谱法以其测定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为中药真伪鉴别和药材掺假甄别,及其品质差异和产地归属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快速制备并分离纯化硫化氢特异性荧光探针(Washington State Probe-5),建立动物组织中硫化氢的荧光探针测定法,并在癌性胸水模型中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法优化条件分离纯化WSP-5;对荧光探针反应液配制溶剂、DMSO加入体积、pH、反应液溶剂和反应液体积、样品前处理温度、研磨次数、研磨后静置时间等条件进行考察;以S-180腹水瘤细胞建立癌性胸水小鼠模型,测定小鼠各脏器中的硫化氢含量。结果以硅胶和葡聚糖凝胶为固定相,二氯甲烷-甲醇-甲酸(60∶1∶0.1,V/V/V)和二氯甲烷-甲醇(1∶1,V/V)为洗脱剂制备WSP-5纯品;动物组织样本和硫氢化钠标准溶液加入优化后的5倍量冰冷反应液,低温研磨、高速离心,上清液避光孵育12 h,测定荧光强度并计算硫化氢浓度;该方法检测限约0.6μmol·L^(-1),定量限1μmol·L^(-1),在硫氢化钠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与荧光强度线性系数均大于0.99;在癌性胸水小鼠模型中,各脏器硫化氢含量随着注射癌细胞数量的增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各类组织样本的高通量检测,可为硫化氢相关药效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甘草质量控制成分与功效关联性不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荧光淬灭法检测甘草药材中小分子化学成分与小鼠各脏器总蛋白的相互作用,筛选潜在的活性成分;以HPLC检测甘草中27种化学成分并计算其在34批甘草药材中的缺失率;结合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原则共同筛选甘草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再采用微塑料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模型,以CCK-8和Griess法检测细胞活力和一氧化氮含量,采用ELISA法等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RP)和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GSH)水平,验证质量标志物的活性。发现甘草中不同化学成分与各脏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各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的脏器选择性,并筛选出18个活性较强的成分;结合成分HPLC色谱峰信噪比和批间稳定性,最终筛选出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酸铵等7个化学成分作为甘草药材的潜在质量标志物。体外实验表明,甘草质量标志物可剂量依赖性缓解微塑料诱导的RAW264.7细胞损伤,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轻细胞氧化应激,且在总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各化学成分合用与单用相比,能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