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分析神经内镜术后发热反应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将病人按手术方式分为5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造瘘组(SAC)、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切除组(VAC)、透明膈造瘘组(SPF)、第三脑室底造瘘组(ETV)、脉络丛烧灼术组(CPC),分别总结各组病人的术后发热反应特点。结果术后发热反应以CPC组最重。术后达到最高体温的时间所有病人均不超过术后第3天。ETv组术后最高体温可出现在手术后当El的数小时内.而非ETv组病人无此现象。结论电凝烧灼、坏死组织残留、下丘脑刺激、脑脊液循环能力等多种因素.使神经内镜手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2.
小骨窗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对手术技术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由于术中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可较好保护垂体柄、下丘脑结构及局部穿支血管,13例患者超过2年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再生长。结论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鞍内、鞍上及三脑室前部分,是鞍上生长位置较高的大型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青年女性患者占较大比例.随着年轻患者对美容的要求提高,多种入路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已广泛成功开展.这些术式尽管避免了在颈部做切口,并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在其他部位留下切口瘢痕.经口入路手术被认为是真正无痕的手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随着近年来达芬奇手术系统的不断完善,经口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也取得较大发展.与其他术式相比,经口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具有多种优势,如提供中线入路、最低程度地减少组织损伤、3D高清放大视野、手臂震颤过滤及7个自由度Endo-wrist等.因此,本综述对近年来经口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动物学习外科手术操作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的必要前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注重严格无菌观念的树立,坚持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改革考核制度,对于改良手术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负载黄腐酚研发一种具有抗炎功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探讨其在羊体内抗炎及促进软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取PLGA采用致孔剂浸出法制备多孔支架后,将其置于黄腐酚溶液24 h,制备黄腐酚-PLGA支架(以下简称“载药支架”)。取PLGA支架及载药支架以扫描电镜观测支架孔径、液体置换法计算孔隙率、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仪验证支架上黄腐酚负载情况;并与经脂多糖炎症诱导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评价其体外抗炎性能。取成年山羊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构建BMSCs-支架复合物,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及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观察支架细胞相容性。将BMSCs-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6周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生化分析验证BMSCs-载药支架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解剖及观察翼点入路中颈内动脉上间隙穿通动脉的形态与行程,为临床对该间隙的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显微镜下解剖12具(24侧)已灌注的尸头,观察颈内动脉上间隙中穿通动脉的直径、走行和在前穿质的分布情况.结果 所有穿通动脉均在朝向脑组织的一侧.8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存在穿通动脉.11侧大脑中动脉存在内侧豆纹动脉,行程短,进入前穿质时与其他穿通动脉存在重叠;4侧内侧豆纹动脉与A1段穿通动脉间存在吻合现象.24侧大脑中动脉恒定出现中间豆纹动脉以及外侧豆纹动脉.豆纹动脉绝大部分从大脑中动脉M1段的分叉前段发出,但是大脑中动脉M1段的分叉越早,分叉后发出的穿通动脉越多.22侧半球存在大脑前动脉A1段的穿通动脉,进入前穿质时分支较多.当一支主干动脉上存在的穿通动脉较少时,穿通动脉直径则较大.结论 颈内动脉上间隙可作为一个手术间隙,部分病例可以通过主动离断部分内侧豆纹动脉及A1穿通支从而在该间隙取得一个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背景:众多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展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异常有关,其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s 10,ADAM10)高度参与此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ADAM10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1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于术中无菌条件下取股骨近端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得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BMSCs)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BMSCs),体外培养至第3代,采用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两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ADAM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ADAM10过表达载体慢病毒感染S-BMSCs,再联合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进行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细胞中成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监测在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后组颅神经肌电监测下完成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32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1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干起源外生性胶质瘤4例,脑干背侧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分析术中肌电监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干扰因素。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9例,轻度后组颅神经损伤18例,中度后组颅神经损伤5例,无严重损伤者。肌电监测结果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双极电凝产生的外泻电流、肌松药物的过多使用、麻醉深度的改变、以及患者体温、冲洗盐水温度、血压急剧变化等。 结论术中肌电监测可以为累及第四脑底面肿瘤切除术中颅神经核团的位置及功能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窗式椎动脉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它与双椎动脉为两种不同的变异类型,通常可分为颅外型、颅内型和颅内-外型。本文报道1例经确诊为颅外型椎动脉窗式变异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情况,并从胚胎学成因及临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