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济川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海马神经元与结肠细胞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水平的影响,结合"脑-肠轴"探讨补肾益精法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抽取10只为空白组,余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次/日)灌胃6周复制STC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济川煎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济川煎低(8.64 g/kg,1次/日)、中(17.28 g/kg,1次/日)、高(34.56 g/kg,1次/日)剂量组、阳性药物组(莫沙必利1.54 mg/kg,1次/日)予以相应药物灌胃2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取结肠组织HE、AB-PAS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法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肠、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LO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结肠组织肌层纤维断裂,肌细胞核固缩、深染,结缔组织疏松,黏膜杯状细胞萎缩,管腔内黏液大量减少,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肠组织与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LON mRNA相对表达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结肠组织肌层纤维断裂、坏死减轻,结缔组织紧密,胞核饱满且无固缩,黏膜杯状细胞及黏液分泌有不同程度恢复,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各给药组结肠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 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 mRNA相对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济川煎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结肠细胞、海马神经元的UPRmt以改善线粒体功能,通过脑肠同治减轻结肠细胞的凋亡与衰老,修复肠道肠道平滑肌细胞损伤,维持其对肠道动力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用安神定志丸加减、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从中医基础跨向临床的桥梁,其研究核心--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西医之间的不断融合,方剂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方剂学从最初的理论、临床逐渐分化为理论、实验、临床、应用4个方面。传统的方剂学学科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方剂学的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促进方剂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出现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多认为气血失调,冲任不固,五脏受损,经血妄行为本病致病之根。临床多以凉血收涩、益气养阴、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因瘀致崩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然崩漏出血量多,医者在治疗不专以活血化瘀之药治之,从而导致瘀血不去,崩漏不除。本文从诸医家对瘀血致崩的论述、瘀血崩漏形成的机理,来探讨"以活为止,以攻为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内累积大量错误或未折叠蛋白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肠神经系统(ENS)-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细胞(SMC)网络结构损伤最终导致肠道动力紊乱有关。现代医学脑-肠轴的提出证实了人体大脑对肠道具有调节作用,而中医学补肾益精法是治疗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慢传输型便秘的常用治法,笔者认为补肾益精法可能通过调控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脑-肠轴影响到结肠细胞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进而调节肠道动力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笔者拟以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为切入点,为探究补肾益精法从脑治肠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肾脏以及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探讨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环磷酸腺苷(c AMP)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硝菔通结方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肾脏组织的水通道蛋白而纠正肠道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