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因子-资B(NF-资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附睾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PS组30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对照)5只,LPS+JSH-23组5只。LPS组小鼠于造模0、6、12、24、48h及3周,PBS组、LPS+JSH-23组分别于造模3周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收集血清及附睾;观察LPS小鼠血清、附睾IL-1β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变化,同时比较LPS组与PBS组造模3周后附睾精子常规参数,以及3组小鼠附睾NF-资Bp65蛋白表达及血清、附睾IL-1β浓度及附睾组织mRNA表达水平,血清睾酮浓度。结果与0h比较,LPS组小鼠6、12、24h血清、附睾IL-1β浓度及附睾组织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至48h开始降低(P<0.05)。造模3周,LPS组精子总数、活动精子百分比、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较PBS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活动精子百分比高于PBS组(均P<0.05)。与PBS组比较,LPS组小鼠附睾组织NF-资Bp65蛋白表达上调(P<0.05),LPS+JSH-23组明显下调(P<0.05)。与PBS组比较,LPS组小鼠血清、附睾IL-1β浓度及附睾组织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LPS+JSH-23组较LPS组明显降低(均P<0.05)。LPS组小鼠血清睾酮浓度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LPS+JSH-23组较LP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LPS能显著诱导小鼠附睾炎中IL-1β表达,而NF-资B抑制剂能有效抑制LPS诱导小鼠附睾炎中炎症因子IL-1β的产生,进而抑制小鼠附睾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大都的活济堂的医籍出版活动,是元代统一之后南北出版业交流汇通的典型成果。代表官方意识的大都和民间意识的福建两地经过各自发展,已具备互通往来的前提。通过分析坊主窦桂芳的生平、北上大都的出版活动,结合窦汉卿、牛良祐等人南下福建的踪迹,可以基本缕清一条连接北京与福建的文化交互路线,暗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窦桂芳和以《针灸四书》为代表的出版物,包括《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腧穴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指南》等,分析其版本特点、价值和后世影响,可见其既保存了当时先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变革中的学术风气,又作为元明坊肆专门化进程的一员,成为中医书籍进一步普及、医学知识平民化的当然见证,乃是古代北京出版文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身心医学体系——中医心质学,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千年丰厚的文化宝库,同时又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坻,以中医体质学、中医心理学、整体心理学、灵性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质的观察总结为基本视角,研究人类心质特征、心质类型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分析心质疾病的产生与发展,运用心质理论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的全新学科,中医心质学的提出是医学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实际探索。本文就心质学的内涵和源流,心质学的三个维度包括心灵质、心识质、心意质的具体内容,中医心质学的概念、理论源泉及架构、优势及学术价值和心质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4.
5.
宋前古籍时有"黄菁"出现,应该是黄精未被记载的别名之一.通过梳理了黄菁出现的古籍和诗词,总结了黄菁"非医籍""宋前"两个特征;其次通过罗列两个字的解释,讨论了精与菁在字义上的联系,重点论证了菁华与精华、菁英与精英两组词的联系,最后总结黄菁作为黄精别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7 岁,主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 3 月余"入院.患者于 3 月余前洗澡时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约花生豆大小,无疼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查体:肿物位于右侧附睾头部,球形,径长约2 cm,质地硬,稍压痛,与睾丸界限清楚,睾丸触诊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外上方低回声结节位于精索静脉深面,大小...  相似文献   
7.
董博  李越  李迎春  王桐  梁壮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24,37(6):591-598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4只体重为80~100 g的6周龄SD雌性健康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吡拉西坦组,每组18只。脊髓损伤组、吡拉西坦组使用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吡拉西坦组按照5 ml·kg-1标准予尾静脉注射吡拉西坦,连续干预3 d,每日1次;其他2组注射等剂量、等次数、等时长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7 d处死大鼠并取材,观察并比较大鼠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观察脊髓损伤后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脊髓中的激活状态。结果: 假手术组1、3、7 d的BBB评分均为21分;脊髓损伤组分别为(1±1)、(4±1)、(7±2)分;吡拉西坦组分别为(1±1)、(5±1)、(9±2)分;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拉西坦组与脊髓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形态未见异常。脊髓损伤组在术后1 d时,脊髓组织出现出血、变性;术后3 d,脊髓组织内出现片状坏死区;术后7 d,脊髓组织开始缓慢修复。吡拉西坦组术后1 d,脊髓损伤出血面积较脊髓损伤组减小;术后3 d,坏死区域较脊髓损伤组减少,细胞核消失范围较脊髓损伤组缩小;术后7 d,脊髓开始缓慢恢复。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1、3、7 d脊髓组织中AQP4染色较淡;脊髓损伤组AQP4染色加深,面积增大;吡拉西坦组AQP4染色较脊髓损伤组变淡,较假手术组阳性细胞略增多,染色微深。造模第1、3、7天,脊髓损伤组IL-6,IL-10,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手术组和吡拉西坦组(P<0.05)。与脊髓损伤组比,吡拉西坦组HE染色脊髓出血及坏死区域面积减小,免疫组化显示AQP4染色变淡。WB结果显示,造模第3天,脊髓损伤组p-ERK,p-JNK和p-p38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吡拉西坦组(P<0.05)。结论: 吡拉西坦不仅在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而且在减少病变面积、调节AQP4表达以减轻水肿,以及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明清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借前朝喻当时,其笔下的“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是晚明时期地方小社会的典型代表。小说全篇以西门家族为中心,通过浩荡的篇幅以及独特的叙事方式对明代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做出了罕见的“深描”,疾病以及由此关联的死亡叙事在小说中占据了不小的篇幅,其中包含着晚明时代丰富的医药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作为《金瓶梅》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李瓶儿所呈现的疾病叙事最为丰盛,她生命的最后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则十分典型的临终病案。本文即以整体疾病叙事的角度,对“李瓶儿之死”这一病案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探索医疗过程中医者与患者及其亲朋之间形成的多维度互动关系,以期再现当时医患之间的多方角力与对话,进而探讨晚明时期的医药与社会文化,并对我国现阶段医学人文的重构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体肌肉含量和肌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称为“肌肉减少症”或“肌少症”(sarcopenia)。近年来肌少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步攀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为行动困难,并限制正常的体育活动与基本的自理能力,是导致机体摔倒、扭伤、骨折、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含量变少与性腺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等密切相关。性激素不仅能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第二性特征,而且能增加肌肉含量、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治疗肌少症的性激素类药物较少,临床中常用的雌激素药物有补佳乐、替勃龙。雄激素主要为类固醇激素,天然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临床中主要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睾酮的衍生物如安迪欧、安特尔等,但其适应证较为苛刻,且不良反应较多。中药中淫羊藿、肉苁蓉、杜仲等都有类性激素作用,但是其相关治疗及文献较少。该文基于人体内主要性激素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探讨激素对肌少症的治疗机制,总结类性激素中药在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肌少症的有效经验,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肌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血钠紊乱在住院病人中是很常见的,以前我们曾报导高钠血症与临床的关系,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异常,其他学者曾对此作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钠血症的临床有其特异性。血钠浓度下降引起的神经病是复杂的,它是血钠下降的速度及程度的影响。我们对血钠浓度低于121毫克分子/升的病人作了研究,这里详细地报导他们的神经病学所见。病人与方法在血钠紊乱的前瞻性研究中,我们选定了92例血钠浓度低于121毫克分子/升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隔24小时以上最小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