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对于畸形较轻 ,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 ,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5.
置入铜丝缠绕型支架制作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猪冠状动脉内置入铜丝缠绕型支架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置入自制的铜丝缠绕型支架。1周内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6头小型猪均发生了心肌梗死。梗死发生后死亡2头,其中1头在术后8 h猝死,1头在术后1周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死于麻醉中;其余14头均存活在1周以上,完成复查,总的成功率为87.5%。结论该模型制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较好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7.
1995年 1 2月至 1 997年 1 2月共对 3 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施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其中 1 8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2 0枚。直接PTCA 2 3例 ,补救性PTCA 9例。病人年龄 3 8~ 86岁 ,1 9例为多支病变 ,1 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 (IRA)全部开通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3 1例恢复TIMI 3级血流灌注 ,1例 2级。心源性休克病死率 3 0 %。对存活出院的 2 9例随访 1~ 2 5个月无室壁瘤、心力衰竭及死亡者 ,1例术后半年再发AMI。提示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AMI病死率 ,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行急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连续607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入路(273例)或经股动脉入路(334例)途径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7%对95.81%,P>0.05)。经桡动脉入路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入路组。结论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经桡动脉入路途径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人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协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w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不同医疗保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辽西地区(阜新市中心医院、北票市中心医院)的STEMI患者635例,剔除不符合要求患者64例,共纳入571例。将设计好的病例报告表发放至当地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填表,本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医保情况分为农村医疗合作组(121例)、城镇居民医保组(198例)、城镇职工医保组(138例)和自费组(114例)。详细记录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院1个月内MACE发生率和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1例辽西地区STEMI患者,总体静脉溶栓比例为1.3%(7/571),PCI的比例为14.4%(82/571),患者平均住院费用(13 313.3±4274.5)元,住院期间MACE为12.6%(72/571),出院后1个月内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为53.6%(306/571),出院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11.0%(63/571)。农村医疗合作、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以及自费的患者出院1个月内规律用药的比例分别为43.8%、54.0%、67.4%、46.5%,接受PCI的比例分别为10.7%、19.7%、15.2%以及7.9%;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2 908.3±3859.3)元、(13 328.7±4392.4)元、(16 987.3±4972.6)元、(10 028.7±3873.8)元,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辽西地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出院后1个月内规范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较低,特别是农村医疗合作和自费患者。应积极建设完善合理的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