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膝跪走训练对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膝跪走训练,即在进入手膝四爬训练阶段同时进行强化膝跪走训练.并且,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手膝四爬时双下肢分离运动能力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兔跳爬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康复中在进入手膝四爬训练阶段同时强化膝跪走训练可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并可促进患儿双下肢分离运动,降低兔跳爬的发生率,提高手膝交替四爬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9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分为治疗组(综合康复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以运动疗法、高压氧、脑循环治疗、脑细胞营养药等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认知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对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五个能区发育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系统综合干预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五个能区的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衡发育疗法在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平衡发育疗法。每天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发育疗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中强化肌力训练对膝反张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4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强化肌力训练,即主要加强胫前肌、髂腰肌、腘绳肌肌力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膝反张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行走能力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儿童脑瘫康复中强化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伸、曲肌肌力的平衡,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从而纠正膝反张,同时巩固骨盆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了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并纠正或改善异常步态。  相似文献   
5.
冯艳华  柳淑芬 《家庭护士》2009,7(9):785-786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超早期(<3个月)异常表观,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来我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调查.[结果]91.50%的患儿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有异常临床表现,前三位异常临床表现为:抱在怀中感觉较硬;拇指内收,手握拳不易分开;易惊,不明原因哭闹,所占比例分别为65.09%、61.32%、55.66%,同时有≥3个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占63.20%,≥2个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占75.47%,有1个异常临床表现患儿占91.50%,无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占8.49% .[结论]对出生后有上述异常表现的患儿要高度警惕,不管是否有高危因素都要进行随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患儿按不同年龄分为0—6个月、7-12个月、13-54个月三组,各组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对三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差值均值进行对比。结果三组间患儿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患儿功能障碍程度,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衡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脑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依据神经发育学的规律按抬头、翻身、坐、爬、跪、立、行的大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疗法,对照组采用的Bobath和Vojta法,所有病例在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对二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均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平衡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较Bobath和Vojta法更好,且操作简单、实用、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医生个性化档案对提高手术配合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析手术医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手术配合的要求,建立手术医生个性化档案;安排相应的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实施个性化手术配合;定期进行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经3年实践,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总体满意度由82.5%,提升至98.5%,其中术中配合满意度、仪器操作满意度达100%。结论手术医生个性化档案的建立能提高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电刺激与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运动训练及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家庭康复治疗;所有病例在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GMFM)量表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电刺激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实施小脑电刺激可促进其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