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理性瘢痕是伤口异常愈合所引起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会造成患者美观的缺陷、肢体功能障碍和局部不适。伤口愈合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瘢痕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激光、冷冻、激素注射等方法以外,目前已经出现了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脂肪移植、干扰素、肉毒素等新兴疗法,在临床运用广泛但也存在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等问题。中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历史悠久,近年来体内及体外的研究发现其作用大致分为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迁移、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和减少血管生成等,更深入地发现在瘢痕形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方面中药也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而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点,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归纳了不同中药在体内及体外实验的研究内容、结果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中药在防治病理性瘢痕方面的优缺点和在临床运用中的展望,为今后的瘢痕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骨盆常见恶性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5例骨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13例骨肉瘤患者纳入骨肉瘤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纳入软骨肉瘤组。通过配准CT与对应DWI图像,借助Medraw软件进行肿瘤边界勾画,形成骨盆肿瘤三维模型报告,辅助临床设计手术截骨距离方案。记录软骨肉瘤组和骨肉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术后病理切缘结果及短期影像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26例累及髂骨,16例累及髋臼,8例髂骨单独受累,15例同时累及3个或以上部位。软骨肉瘤组的平均ADC值为(1.21±0.17),高于骨肉瘤组的(0.9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所有病例肿瘤切除骨边缘均为阴性,6个月内临床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DWI对骨盆恶性骨肿瘤边界判断有一定帮助,基于DWI和ADC值的术前规划截骨范围有助于设计临床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DFSP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且随机分为MRI功能成像组(影像资料包含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DWI)与MRI常规成像组(影像资料包含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2组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edraw,通过CT与对应MRI图像配准[MRI功能成像组与DWI图像配准,MRI常规成像组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图像配准],进行肿瘤边界勾画,形成DFSP三维肿瘤模型,完成皮肤肿瘤三维可视化报告,辅助设计手术切除方案。收集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随访复发率及术区美观满意度评价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招募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完善的DFSP患者34例,平均年龄(36.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